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工程学(生物技术)论文--细胞工程论文

小鼠四倍体补偿技术体系建立与优化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文献综述第11-22页
    第一章 ES细胞的研究进展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ES细胞研究历史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E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形态学特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核型稳定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一定条件下无限自我更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多向分化能力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无限增殖能力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ES细胞标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细胞表面标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转录因子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信号通路相关胞内标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酶标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其他标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ES细胞状态的维持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 ES细胞的状态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 从ES细胞状态过度到特定状态第15-17页
    第二章 四倍体补偿技术研究进展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4n胚胎的制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注射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抑制卵裂球分裂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卵裂球融合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嵌合体的类型及其制备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四倍体补偿技术应用前景第20-22页
试验研究第22-39页
    第三章 小鼠2n胚胎与4n胚胎发育能力的研究第22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试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试验仪器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捡卵针的制备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小鼠2-细胞期胚胎的采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4n胚胎的制备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4n胚胎的培养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2n胚胎和4n胚胎中多能性基因Oct-4的表达及分布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6 多能性基因Oct-4、Nanog及凋亡相关基因Bax、Bcl-2RNA水平表达检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结果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参数下小鼠胚胎电融合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细胞期2n胚胎及4n胚胎形态学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 2n胚胎与4n胚胎成熟率的比较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 多能性基因Oct-4表达及分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5 多能性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RNA水平表达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 讨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5 小结第30-31页
    第四章 ES细胞的注射及胚胎移植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试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 试验仪器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 小鼠MEF及饲养层细胞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 ES细胞的培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 ES细胞的传代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 ES细胞的冻存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 显微注射用针的准备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6 ES细胞的注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7 公鼠结扎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8 假孕鼠准备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9 胚胎移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0 出生小鼠检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 结果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 ES细胞的培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 ES细胞的注射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 胚胎移植状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 出生小鼠检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 讨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5 小结第38-39页
全文结论第39-40页
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计划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作者简介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拟南芥表皮毛发育异常突变体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
下一篇:拟南芥辅助分子伴侣Bag6和Hop的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