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基于隐性课程视角的大学德育途径研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大学德育面临挑战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大学德育工作具有良好的切合性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内的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外的研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述评第17-18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的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的意义第18页
    四、概念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隐性课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德育第19页
    五、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文献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访谈法第20页
    六、研究创新第20-22页
第二章 隐性课程理论探讨第22-30页
    一、隐性课程的由来第22-23页
    二、隐性课程的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三、隐性课程的特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内隐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持久性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广泛性第24-25页
    四、隐性课程的类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物质—空间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文化—心理类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组织—制度类第25页
    五、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物质—空间类的德育功能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文化—心理类的德育功能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组织—制度类的德育功能第27-30页
第三章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第30-38页
    一、物质—空间类的德育问题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大学生缺乏环保意识,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大学校园环境缺乏德育特色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大学校园景观缺乏人文性,无法有效育德第31-32页
    二、文化—心理类的德育问题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不强,道德意识有待提高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缺乏对校园精神的弘扬,德育氛围不够浓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日常师生关系疏远,教师道德修养有待加强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忽视“亚文化”的开发,缺乏道德的情感教育第34-35页
    三、组织—制度类的德育问题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大学规章制度的育人作用缺失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大学管理制度缺乏人文关怀思想第35-38页
第四章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德育问题的解决途径第38-46页
    一、发挥环境育人功效,创建优美环境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创造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,并具特色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创建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景观第39页
    二、彰显德育功效,加强大学生心理和文化的建设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增强大学校风建设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建立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开展丰富多彩的亚文化活动第42-43页
    三、更新德育管理观念,遵循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第43-46页
结语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4页
附录第54-5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末新政时期的直隶高等教育改革
下一篇:英国牛津大学PGCE课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