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7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6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1.2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9-23页 |
第2章 证券市场异常波动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3-42页 |
2.1 价格波动研究综述 | 第23-30页 |
2.1.1 价格波动概述 | 第23-24页 |
2.1.2 价格波动率测度与特征刻画 | 第24-30页 |
2.2 价格异常波动研究综述 | 第30-34页 |
2.2.1 价格异常波动概述 | 第30-31页 |
2.2.2 价格异常波动辨识与特征刻画 | 第31-34页 |
2.3 危机事件与价格异常波动研究综述 | 第34-41页 |
2.3.1 危机事件与宏观经济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3.2 危机事件与市场微观结构 | 第36-37页 |
2.3.3 危机事件与市场风险传染 | 第37-39页 |
2.3.4 危机事件与资产价格泡沫 | 第39-4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3章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特征研究 | 第42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2-43页 |
3.2 面板数据模型 | 第43-47页 |
3.2.1 静态面板模型 | 第43-46页 |
3.2.2 动态面板模型 | 第46-47页 |
3.3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| 第47-49页 |
3.3.1 理论假设 | 第47-48页 |
3.3.2 动态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| 第48-49页 |
3.4 实证设计 | 第49-51页 |
3.4.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49-50页 |
3.4.2 模型阶数识别与估计 | 第50-51页 |
3.5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51-58页 |
3.5.1 杠杆效应与波动反馈效应 | 第51-53页 |
3.5.2 基于公司特征的杠杆效应与波动反馈效应 | 第53-58页 |
3.6 研究结论 | 第58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中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研究 | 第59-83页 |
4.1 证券市场危机与宏观经济周期 | 第59-67页 |
4.1.1 债务与经济周期关系及趋势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1.2 海外债务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国际比较 | 第62-65页 |
4.1.3 中国债务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审视及相关建议 | 第65-66页 |
4.1.4 研究结论 | 第66-67页 |
4.2 证券市场危机与微观结构特征 | 第67-82页 |
4.2.1 波动性特征刻画 | 第67-72页 |
4.2.2 流动性特征刻画 | 第72-74页 |
4.2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74-81页 |
4.2.4 研究结论 | 第81-8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5章 融资流动性对价格泡沫的影响研究 | 第83-101页 |
5.1 引言 | 第83-86页 |
5.2 投资者情绪、融资流动性与价格泡沫理论模型 | 第86-93页 |
5.2.1 投资者情绪与价格泡沫基准模型 | 第86-90页 |
5.2.2 融资流动性与价格泡沫理论模型 | 第90-93页 |
5.3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、融资流动性与价格泡沫研究 | 第93-100页 |
5.3.1 实证检验设计 | 第93-96页 |
5.3.2 实证检验结果 | 第96-100页 |
5.4 研究结论 | 第10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6章 市场流动性对价格崩溃的影响研究 | 第101-118页 |
6.1 引言 | 第101-104页 |
6.2 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崩溃理论模型 | 第104-107页 |
6.3 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崩溃风险研究 | 第107-116页 |
6.3.1 实证设计 | 第107-110页 |
6.3.2 实证结果 | 第110-116页 |
6.4 研究结论 | 第116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16-118页 |
第7章 中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风险防范研究 | 第118-134页 |
7.1 引言 | 第118-120页 |
7.2 套期保值比率的理论分析 | 第120-122页 |
7.2.1 贝塔时变性 | 第120-121页 |
7.2.2 贝塔与信息 | 第121-122页 |
7.3 已实现贝塔理论与估计 | 第122-124页 |
7.4 中国证券市场套期保值比率研究 | 第124-132页 |
7.4.1 实证设计 | 第124-126页 |
7.4.2 实证分析与结果 | 第126-132页 |
7.5 研究结论 | 第132页 |
7.6 本章小结 | 第132-134页 |
第8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34-138页 |
8.1 全文总结 | 第134-136页 |
8.2 研究展望 | 第136-1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8-15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53-154页 |
致谢 | 第154-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