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

靶向GLUT1的新型铂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、合成、生物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前言第11-29页
    1.1 铂类抗肿瘤药物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经典铂类抗肿瘤药物概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铂类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联合用药第18-19页
    1.2 靶向铂类抗肿瘤药物第19-21页
    1.3 Warburg效应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Warburg效应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葡萄糖转运蛋白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在肿瘤组织、细胞中的表达第22-23页
    1.4 课题设计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临床常用铂类药物的缺陷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新型铂类靶向抗肿瘤药物靶点的选择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新型铂类靶向抗肿瘤药物设计理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可行性依据第26-29页
第2章 新型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生物活性评价第29-5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9-31页
    2.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32-33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3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铂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3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铂配合物的水溶性测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铂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第48-50页
    2.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成功制备得到新型铂配合物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铂配合物溶解度测试结果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铂配合物体外细胞毒作用第54-5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3章 铂配合物转运机制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第59-8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9-60页
    3.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60-61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GLUT1抑制剂介导的细胞毒实验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慢病毒感染与稳定细胞系的筛选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时定量荧光PCR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免疫印迹实验(WesternBlot)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测核酸中铂元素含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与5’-单磷酸鸟甘二钠盐(5’-GMP)反应实验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与质粒pUC18DNA相互作用实验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铂配合物6e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第67-68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68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铂配合物通过GLUT1转运进入细胞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铂配合物与DNA的反应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铂配合物诱导细胞凋亡第77-7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78-81页
第4章 铂配合物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第81-99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81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动物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第82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铂配合物6e的MTD实验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铂配合物6e延长DBA-2小鼠生存期实验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铂配合物6e在结肠癌移植瘤鼠模型中的抗肿瘤药效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铂配合物6e在肺癌移植瘤鼠模型中的抗肿瘤药效第84-85页
    4.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5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动物模型中,铂配合物6e的MTD值测定第85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铂配合物6e对白血病腹水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铂配合物6e在结肠癌皮下瘤模型中的抗肿瘤药效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铂配合物6e在非小细胞肺癌皮下瘤模型中的抗肿瘤药效第94-9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97-99页
第5章 铂配合物6e与亚叶酸、5-氟尿嘧啶协同作用研究第99-109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99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试剂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仪器第100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细胞周期实验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细胞凋亡实验第101-102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2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联合用药的抗肿瘤活性评估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联合用药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联合用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107-10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8-109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-113页
    6.1 课题总结第109-110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110-111页
    6.3 不足之处第111-113页
参考文献第113-127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7-129页
附录第129-159页
致谢第159-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纤维固载氮杂卡宾配合物和硫脲功能化纤维的合成及应用
下一篇:危机视角下中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