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物基础科学论文

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、虚拟筛选及活性评价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1.1 前列腺癌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国内外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前列腺癌风险分级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第11-12页
    1.2 雄激素受体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雄激素受体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雄激素受体功能第13页
    1.3 CRPC相关耐药机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雄激素受体过表达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雄激素受体突变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AR激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激活雄激素受体的其它通路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前列腺癌小分子药物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AR抑制剂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CYP17A抑制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5α还原酶抑制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其它类型抑制剂第22页
    1.5 展望第22-24页
第二章 Carbobicyclo和oxabicyclo琥珀酰亚胺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研究第24-40页
    2.1 研究背景第24-25页
    2.2 材料和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建立化合物数据集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验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CoMFA与CoMSIA模型构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检验3D-QSAR模型第2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MLR模型构建与验证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模型描述符的解释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3D-QSAR模型构建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CoMFA结果与讨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CoMSIA结果与讨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等值线图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 筛选天然产物数据库挖掘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第40-52页
    3.1 研究背景第40-41页
    3.2 材料和方法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天然产物数据库及靶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性质的虚拟筛选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聚类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实验溶液配制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细胞培养相关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细胞增殖实验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质粒扩增及提取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AR报告基因实验第45-4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计算机辅助筛选结果与讨论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转染实验条件摸索结果与讨论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AR报告基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-51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51-52页
第四章 雄激素受体与天然产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第52-59页
    4.1 研究背景第52页
    4.2 实验准备与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构建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结合自由能计算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分解自由能计算第54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体系的平衡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结合模式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能量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总结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70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-71页
致谢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查耳酮类ALK5抑制剂的设计、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
下一篇: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研究β-内酰胺酶突变增强β-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