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| 第7-1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的地理范围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 | 第10-16页 |
一、社会学研究方法 | 第10-15页 |
二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法律实施概述 | 第16-22页 |
第一节 法律实施的含义及特点 | 第16-17页 |
一、法律实施的含义 | 第16页 |
二、法律实施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 | 第17-19页 |
一、经济社会因素 | 第18页 |
二、法治文明因素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研究环境保护法实施的意义 | 第19-22页 |
一、有助于环保法功能的实现 | 第19-20页 |
二、有助于完善环境保护立法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青西地区环保法实施现状分析 | 第22-31页 |
第一节 青西地区环保法实施的成效 | 第22-24页 |
一、政府对青西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步加深 | 第22-23页 |
二、环境行政执法逐步完善 | 第23页 |
三、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提高 | 第23页 |
四、参与水源环境保护的主体逐步增多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青西地区环保法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| 第24-26页 |
一、水源地环保执法职权分散 | 第24页 |
二、水源地环保执法取证难、执行难 | 第24-25页 |
三、基层组织对环保法实施的认识不够 | 第25页 |
四、环保法实施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青西地区环保法实施中的不足的成因 | 第26-31页 |
一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 | 第26页 |
二、经济发展缓慢 | 第26-29页 |
三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束缚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环保法实施方式的完善与创新 | 第31-49页 |
第一节 行政机关保障法律实施 | 第31-38页 |
一、完善水源地行政执法体系 | 第31-33页 |
二、依托行政指导丰富法律实施方式 | 第33-38页 |
第二节 社会组织推动法律实施 | 第38-43页 |
一、社会组织推动法律实施的方式 | 第38-39页 |
二、社会组织推动环保法实施的探索:以学校环保教育为切入 | 第39-43页 |
第三节 公民参与法律实施 | 第43-49页 |
一、公民参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| 第43-44页 |
二、公民参与环保法实施的实践案例 | 第44-45页 |
三、公民参与土地生态认养的探索 | 第45-49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1:青西地区社会经济调研问卷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