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魏六朝主谓谓语句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引言 | 第12-20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起 | 第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一、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 | 第12-16页 |
二、古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主谓谓语句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8页 |
第五节 关于本文例句选取等问题的说明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汉魏六朝主谓谓语句的语法构成 | 第20-55页 |
第一节 主谓谓语句各部分的构成 | 第20-41页 |
一、大主语S_1的构成 | 第20-26页 |
二、小主语S_2的构成 | 第26-32页 |
三、小谓语P_2的构成 | 第32-38页 |
四、状语的分布情况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主谓谓语句的整体构成 | 第41-49页 |
一、单一谓语的主谓谓语句 | 第41-46页 |
二、套合谓语的主谓谓语句 | 第46-49页 |
第三节 主谓谓语句语法构成汉至南北朝的发展变化 | 第49-54页 |
一、大主语的变化 | 第49-51页 |
二、小主语的变化 | 第51-52页 |
三、小谓语的变化 | 第52-54页 |
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二章 汉魏六朝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特点 | 第55-96页 |
第一节 大主语的语义特点 | 第55-62页 |
一、名词类大主语的所指对象及指称特点 | 第55-60页 |
二、谓词类大主语的语义特点 | 第60-62页 |
第二节 小主语的语义特点 | 第62-74页 |
一、名词类小主语的语义特点 | 第62-69页 |
二、代词类小主语的语义特点 | 第69-72页 |
三、谓词类小主语的语义特点 | 第72-74页 |
第三节 小谓语的语义类型 | 第74-80页 |
一、形容描摹类 | 第74-75页 |
二、比较异同类 | 第75-76页 |
三、心理感知类 | 第76-77页 |
四、评论称说类 | 第77-78页 |
五、存现消失、有无判断类 | 第78-79页 |
六、动作行为类 | 第79-80页 |
第四节 状语的语义价值和语义指向 | 第80-86页 |
第五节 整句的语义类型 | 第86-96页 |
一、S_1S_2相关 | 第86-89页 |
二、S_1P_2相关 | 第89-93页 |
三、S_1P相关 | 第93-96页 |
第三章 汉魏六朝主谓谓语句的语用功能 | 第96-131页 |
第一节 主谓谓语句的句类适用性 | 第96-102页 |
一、陈述句 | 第96-99页 |
二、疑问句 | 第99-102页 |
第二节 主谓谓语句的篇章适用性 | 第102-123页 |
一、《论衡》主谓谓语句的篇章适用性 | 第102-117页 |
二、《世说新语》主谓谓语句的篇章适用性 | 第117-123页 |
第三节 大主语(话题)的篇章功能 | 第123-131页 |
一、主谓谓语句与上下文建立联系的方式和成分 | 第123-128页 |
二、主谓谓语句大主语(话题)在篇章组织上的价值 | 第128-131页 |
第四章 从汉魏六朝与先秦的比较看主谓谓语句的发展 | 第131-152页 |
第一节 先秦主谓谓语句的句法、语义类型 | 第131-144页 |
一、《左传》主谓谓语句的句法形式 | 第131-135页 |
二、《左传》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类型 | 第135-141页 |
小结 | 第141-144页 |
第二节 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主谓谓语句句法的发展 | 第144-149页 |
第三节 先秦至汉魏六朝时期主谓谓语句语义的发展 | 第149-152页 |
结语 | 第152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60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| 第1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