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.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逻辑框架与基本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可能的新意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1.4.1 可能的新意 | 第13页 |
1.4.2 可能的不足 | 第13-14页 |
2.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| 第14-21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14页 |
2.1.1 冶金焦 | 第14页 |
2.1.2 铸造焦 | 第14页 |
2.1.3 内部扩张 | 第14页 |
2.2 发展战略理论 | 第14-21页 |
2.2.1 发展战略理论概念 | 第14-15页 |
2.2.2 企业战略框架的组成 | 第15页 |
2.2.3 战略框架构成解析 | 第15-19页 |
2.2.4 扩张战略 | 第19-21页 |
3. 铸造焦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| 第21-38页 |
3.1 宏观环境分析 | 第21-25页 |
3.2 产业环境分析 | 第25-38页 |
3.2.1 价值链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.2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2.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.4 战略群组分析 | 第34-38页 |
4. 铸造焦公司的资源、能力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| 第38-46页 |
4.1 铸造焦公司背景介绍 | 第38页 |
4.2 资源与能力分析 | 第38-44页 |
4.2.1 有形资源与能力 | 第39-41页 |
4.2.2 无形资产与能力 | 第41-42页 |
4.2.3 VRIO分析与核心能力的确定 | 第42-44页 |
4.3 利益相关者期望 | 第44-46页 |
4.3.1 内部利益相关者 | 第44-45页 |
4.3.2 外部利益相关者 | 第45-46页 |
5. 铸造焦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| 第46-55页 |
5.1 SWOT分析 | 第46-51页 |
5.1.1 优势分析(Strengths) | 第46-47页 |
5.1.2 劣势分析(Weaknesses) | 第47-48页 |
5.1.3 机会分析(Opportunities) | 第48-49页 |
5.1.4 威胁分析(Threats) | 第49-50页 |
5.1.5 SWOT分析小结 | 第50-51页 |
5.2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3 可选择的发展战略 | 第52-54页 |
5.3.1 专业化发展战略 | 第52页 |
5.3.2 多元化战略 | 第52-53页 |
5.3.3 一体化战略 | 第53-54页 |
5.3.4 内部扩张战略 | 第54页 |
5.4 铸造焦公司内部扩张战略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6. 铸造焦公司内部扩张战略的实施 | 第55-68页 |
6.1 开拓原料供应渠道,降低原料成本 | 第55-56页 |
6.2 强化高端市场,提升产品销售利润率 | 第56-59页 |
6.2.1 热回收焦炉适于优质铸造焦的生产 | 第56-57页 |
6.2.2 扩产优质铸造焦的可能性 | 第57-58页 |
6.2.3 抢占高端市场,提高产品利润率 | 第58-59页 |
6.3 强化安全生产预警机制,杜绝事故发生 | 第59-61页 |
6.4 强化运营管理,提高运营效率 | 第61-62页 |
6.5 优化生产管理,降低生产消耗 | 第62-64页 |
6.5.1 认识无回收焦炉存在的工艺缺陷,竭力避免和改进 | 第62-63页 |
6.5.2 采用新技术,降低生产成本 | 第63-64页 |
6.6 强化考核体系,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| 第64-68页 |
6.6.1 强化绩效考核,保证公司稳定运行 | 第64-65页 |
6.6.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| 第65-67页 |
6.6.3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 | 第67-68页 |
7.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结论 | 第68-70页 |
7.1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68页 |
7.2 结论 | 第68-70页 |
注释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后记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