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比较 | 第14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融合 | 第17-30页 |
2.1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| 第17-20页 |
2.1.1 旅游及旅游公路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1.2 景观及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2.1.3 山区旅游公路景观释义 | 第19-20页 |
2.2 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2.1 交通工程心理学原理 | 第20页 |
2.2.2 色彩学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2.3 视觉原理 | 第21-22页 |
2.2.4 美学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2.5 生态学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 旅游公路景观融合理论 | 第24-29页 |
2.3.1 旅游公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及范围的界定 | 第24-25页 |
2.3.2 景观融合理论的内涵 | 第25-26页 |
2.3.3 公路景观的表现手法 | 第26-28页 |
2.3.4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旅游公路自身景观与安全性融合设计方法 | 第30-53页 |
3.1 旅游公路选线 | 第31-32页 |
3.2 旅游公路线形设计 | 第32-46页 |
3.2.1 技术指标的选用 | 第32-39页 |
3.2.2 线形设计 | 第39-46页 |
3.3 路基边坡 | 第46-48页 |
3.4 互通式立交 | 第48-49页 |
3.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及观景台 | 第49-51页 |
3.5.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| 第49-50页 |
3.5.2 观景台 | 第50-51页 |
3.6 排水设施 | 第51-52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旅游公路自身景观与自然人文景观的融合设计方法 | 第53-71页 |
4.1 景观设计理念 | 第53-54页 |
4.1.1 景观总体规划设计 | 第53页 |
4.1.2 景观分段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2 旅游公路自身景观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融合 | 第54-67页 |
4.2.1 公路线形整体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| 第54-55页 |
4.2.2 重要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| 第55-59页 |
4.2.3 公路路基边坡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| 第59-66页 |
4.2.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| 第66-67页 |
4.3 旅游公路自身景观与公路沿线人文景观的融合 | 第67-70页 |
4.3.1 民俗文化的展现 | 第68-70页 |
4.3.2 服务区的设置 | 第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1-73页 |
1.结论 | 第71页 |
2.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