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4 论文结构与框架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5.2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6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住房保障水平理论基础分析 | 第15-26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2.1.1 住房保障 | 第15页 |
2.1.2 住房保障的形式 | 第15-16页 |
2.1.3 住房保障水平 | 第16-17页 |
2.1.4 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度 | 第17-18页 |
2.2 国内外住房保障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2.2.1 国外住房保障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2.2.2 国内住房保障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2.3 住房保障水平理论研究 | 第23-26页 |
2.3.1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住房保障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3.2 住房“梯度消费”理论下住房保障研究 | 第24页 |
2.3.3 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研究 | 第24-25页 |
2.3.4 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理论研究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影响因素及重要性分析 | 第26-41页 |
3.1 住房保障水平影响因素 | 第26-30页 |
3.1.1 政府财政支出能力 | 第26-27页 |
3.1.2 居民支付能力 | 第27-28页 |
3.1.3 社会因素 | 第28-30页 |
3.2 住房保障水平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| 第30页 |
3.3 河北省各地级市住房保障水平指标体系描述性分析 | 第30-35页 |
3.3.1 政府财政支出能力指标描述性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3.2 居民支付能力水平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3.3 社会因素指标描述性分析 | 第35页 |
3.4 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4.1 主成分分析法 | 第35-37页 |
3.4.2 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41页 |
第4章 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的差异化测度分析 | 第41-50页 |
4.1 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测度依据 | 第41-45页 |
4.1.1 确定住房保障水平的原则 | 第41-44页 |
4.1.2 住房保障水平测度的国内经验 | 第44页 |
4.1.3 住房保障水平测度的国际经验 | 第44-45页 |
4.2 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测度 | 第45-48页 |
4.2.1 构建测度河北省住房保障水平的简单模型 | 第45-46页 |
4.2.2 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修正 | 第46-48页 |
4.3 实证分析各地级市住房保障水平的差异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50-58页 |
5.1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5.1.1 研究结论 | 第50页 |
5.1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5.2 提高城市住房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 | 第51-58页 |
5.2.1 构建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 | 第51-54页 |
5.2.2 动态调整住房保障水平 | 第54页 |
5.2.3 创造支持住房保障运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| 第54-56页 |
5.2.4 树立新的住房消费观念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