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表面吸附改性PVDF超滤膜工艺研究和对赣江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初步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8-23页
    1.1 液体分离膜的研究进展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液体分离膜的类型及特点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液体分离膜材料及其分类第9-11页
    1.2 超滤膜改性的研究动态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超滤膜的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超滤膜基体的改性技术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超滤膜表面的改性技术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纳米材料在超滤膜改性中的应用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纳米材料及其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二氧化钛(TiO_2)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聚苯胺(PANI)第16-18页
    1.4 国内水资源现状及超滤膜在处理微污染水源的应用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内水资源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超滤膜在处理微污染水源的应用研究第19-21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创新点第21-23页
第2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第23-34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案设计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影响改性超滤膜因数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案设计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实验试剂与药品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实验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实验装置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实验参数选取第28页
    2.3 试验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制备改性PVDF超滤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改性PVDF超滤膜结构表征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改性PVDF超滤膜亲水性能表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改性PVDF超滤膜分离性能表征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改性PVDF超滤膜抗污染性能第32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3章 改性PVDF超滤膜实验结果分析及结构表征第34-51页
    3.1 改性指标一——亲水性第34-37页
    3.2 改性指标二——分离性能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纯水通量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截留率第39-41页
    3.3 改性指标三——抗污染性能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通量衰减率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纯水通量恢复率第44-46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综合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3.5 最优工况下改性PVDF超滤膜的性能测定及结构表征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最优工况下改性PVDF超滤膜性能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改性PVDF超滤膜结构表征第48-5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4章 改性PVDF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赣江微污染水源水初步研究第51-57页
    4.1 实验分析检测方法、装置及具体步骤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分析检测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试验装置及具体步骤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赣江水质第52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讨论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浊度的去除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对UV_(254)的去除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对TOC的去除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对氨氮的去除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对极限超滤时间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7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JZIC公司生产调度优化研究
下一篇:上海市商品住宅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