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创新点第17页
    1.4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7-19页
2 相关理论基础第19-23页
    2.1 民间借贷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民间借贷概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民间借贷性质及合理性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普惠金融体系理论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普惠金融体系理论介绍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普惠金融体系理论的发展研究第22-23页
3 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第23-29页
    3.1 P2P网络借贷的相关定义第23页
    3.2 P2P网络借贷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3.3 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国内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介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国外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介绍第25-27页
    3.4 P2P网络借贷发展前景第27-29页
4 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 4.1 P2P借贷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4.2 功能性质定位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纯中介交易模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复合中介交易模式第32-34页
    4.3 中间账户资金安全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平台托管账户模式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第三方账户监管模式第35-36页
    4.4 投资者保障性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无担保模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平台担保模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担保公司担保模式第38-41页
5 融资性担保为主导的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设计第41-53页
    5.1 整体框架设计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整体框架设计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P2P借贷行业及融资性担保行业数据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P2P借贷平台引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行性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5.2 整体框架设计内容第45页
    5.3 功能性定位设计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功能性定位设计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与民间借贷中介公司的功能性定位对比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功能性定位设计内容第46-47页
    5.4 中间账户资金监管方式设计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中间账户资金监管方式设计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中间账户资金监管方式设计内容第48页
    5.5 出借人资金保障方式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出借人资金保障方式设计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出借人资金保障方式设计内容第49-50页
    5.6 P2P借贷平台监管方式设计第50-53页
6 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及建议第53-64页
    6.1 以融资性担保为主导的P2P借贷模式监管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及监管情况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以融资性担保为主导的P2P借贷模式监管方式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以融资性担保为主导的P2P借贷模式监管内容第55-59页
    6.2 P2P借贷行业监管的有关建议第59-64页
结论与展望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研究
下一篇: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