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3.1 关于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关于信用风险度量方面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3.3 关于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方面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21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与《资本管理办法》的相关内容 | 第21-34页 |
2.1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| 第21-23页 |
2.1.1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 | 第21-22页 |
2.1.2 信用风险的信息经济学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| 第23-26页 |
2.2.1 KMV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2.2 Credit Metric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2.3 Credit Risk+模型与Credit Portfolio View(CPV)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3 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相关内容 | 第26-34页 |
2.3.1 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出台背景和基本思路 | 第26-28页 |
2.3.2 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中有关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 | 第28-34页 |
第3章 招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34-53页 |
3.1 招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| 第34-45页 |
3.1.1 招商银行信贷资产现状 | 第34-41页 |
3.1.2 招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情况 | 第41-45页 |
3.2 招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45-53页 |
3.2.1 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及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“双升” | 第45-46页 |
3.2.2 风险管理理念未在全行层面推行 | 第46-47页 |
3.2.3 信贷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仍有所欠缺 | 第47-50页 |
3.2.4 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| 第50-52页 |
3.2.5 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| 第52页 |
3.2.6 缺乏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人才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招商银行与其他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情况比较与评价 | 第53-75页 |
4.1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比较与评价 | 第53-60页 |
4.1.1 信用风险水平比较 | 第53-56页 |
4.1.2 风险迁徙水平比较 | 第56-58页 |
4.1.3 风险抵补水平比较 | 第58-60页 |
4.2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比较与评价 | 第60-75页 |
4.2.1 信用风险控制体制比较 | 第60-64页 |
4.2.2 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比较 | 第64-69页 |
4.2.3 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比较 | 第69-75页 |
第5章 招商银行有效落实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对策建议 | 第75-86页 |
5.1 大力弘扬招商银行的五大风险理念 | 第75页 |
5.2 积极改善招商银行内部管理体系 | 第75-78页 |
5.3 持续推进招商银行授信审批改革 | 第78-80页 |
5.4 重点强化招商银行贷后监控 | 第80-82页 |
5.5 进一步完善《资本管理办法》的其他相关要求 | 第82-8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86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