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合肥南艳湖城市生态公园自然体验设计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6-10页
第1章 引言第10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市化带来的转变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城市公园功能趋向多元化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查阅与资料收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案例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实地调研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理论结合规划设计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论文研究框架第14-15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-28页
    2.1 城市生态公园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生态公园定义与类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1 城市生态公园定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.2 城市生态公园类型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市生态公园的起源及发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国内城市生态公园的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国内城市生态公园存在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2.2 自然体验型城市生态公园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然体验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自然体验设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自然体验型城市生态公园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案例研究第21-28页
第3章 城市生态公园自然体验设计体系第28-53页
    3.1 设计原则与特性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设计原则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1 功能复合化原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2 可持续性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3 互动参与性原则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.4 科普教育性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设计特性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情景主题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互动参与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3 科普教育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4 场地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5 情感性第31-32页
    3.2 设计内容与要素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设计内容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设计要素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人的行为要素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地域文化要素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空间场景要素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4 园林建筑要素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5 园林植物要素第35-36页
    3.3 设计表达途径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视觉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听觉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触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嗅觉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味觉第38-40页
    3.4 设计手法探讨第4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分区规划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1 核心生态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2 缓冲生态区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3 使用功能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园林要素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1 地形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2 水体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3 植物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4 动物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游览路线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活动规划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.1 室内外课堂相结合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.2 加强活动内容的科普性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.3 增强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4.4 建立与学校教学的互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环境设施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5.1 城市家具小品设施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5.2 构筑物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5.3 标识系统第51-53页
第4章 合肥南艳湖城市生态公园前期分析第53-63页
    4.1 研究区域概况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区位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合肥南艳湖公园的概况及综合整治进展第55-56页
    4.2 研究区域场地认知与分析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场地整体印象及周边条件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现状地形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现状水系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现状植被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现状生境空间分布分析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现状交通分析第61-63页
第5章 合肥南艳湖城市生态公园自然体验设计第63-116页
    5.1 功能分区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自然生境保护区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自然实践区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城市风景综合体第67页
    5.2 生态基底修复设计第67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地形设计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水流专项设计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植物生境设计第7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动物生境设计第82-93页
    5.3 参与性游览路径设计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交通体系设计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游览路径设计第94-95页
    5.4 自然体验活动项目规划第95-98页
    5.5 自然体验景观节点设计第9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阳光大草坪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都市农耕体验园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生境之园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自然启迪花园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童趣时光园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自然科普教育课堂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7 南艳湖生态雨水花园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8 自然艺术展示长廊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9 南艳湖公园广场第108-109页
    5.6 参与性环境设施设计第109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建筑与构筑物小品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标识系统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栈道系统第114-116页
第6章 总结第116-117页
参考文献第117-118页
图表目录第118-121页
致谢第121-123页
附录A 设计图纸第123-129页
个人简介与研究成果第129页
    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页
    在学期间参与的设计实践第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北京小流域产流特点及暴雨洪水计算研究
下一篇:唐宋时期安岳佛教石窟建筑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