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行车组织论文--铁路通过能力、运送能力论文

对云冈支线运能扩充的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15-17页
第2章 云冈支线概况与既有线路扩能的理论基础第17-23页
    2.1 云冈支线概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云冈支线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云冈支线内各站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既有线扩能主要措施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1-23页
第3章 铁路运输能力加强的理论与方法第23-30页
    3.1 通过能力理论基础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通过能力的计算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云冈支线现有通过能力的计算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云冈支线未来运量的分析预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云冈支线扩能改造设想第26-27页
    3.2 探讨云冈支线扩能改造的可能性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修建复线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开行2万吨、1万吨重载列车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采用C80/C80B型(不锈钢)敞车进行装载运输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对云冈西站咽喉岔区进行改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提高列车速度第29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4章 云冈支线能力加强方案第30-46页
    4.1 云冈支线(云冈站至云冈西站间)存在的问题第30-32页
    4.2 扩能改造涉及既有线路改造需要考虑的方面第32-33页
    4.3 以往既有线路扩能改造依据的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4.4 预设计施工方案及优缺点对比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方案Ⅰ:利用青磁窑专用线方案(如图4-1)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方案Ⅱ:利用南山专用线方案(如图4-2)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方案Ⅲ:将青磁窑专用线穿工业广场方案(如图4-3)第36-37页
    4.5 确定实际施工方案第37-39页
    4.6 电气化施工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接触网总体改造方案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过渡方案第40-41页
    4.7 对两站之间所需资源进行统计计算第41-43页
    4.8 施工中解决的困难第43-44页
    4.9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5章 改造后能力加强效果分析第46-56页
    5.1 提高列车平均牵引总重Q_总及平均载重系数φ第46-48页
    5.2 增加行车密度,即增加行车量n_货~能第48页
    5.3 同时增加列车重量Q_总和行车量n_货~能第48页
    5.4 线路工程效果(对云冈站、云冈西站改造后概况)第48-50页
    5.5 云冈支线施工改造取得经济方面的效益第50页
    5.6 云冈支线施工改造取得的经验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的经验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施工中、施工后工作的经验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云冈支线施工中工程的相互结合经验第52-54页
    5.7 云冈支线施工中的优化管理第54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结论第56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列车管贯通判断控制装置的研制
下一篇:降低乌海地区煤矸石烧结砖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方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