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波丽安娜》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1-15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一、 数据的收集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| 第13页 |
第四节 论文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2页 |
第一节 埃莉诺·霍奇曼·波特和《波丽安娜》 | 第15-16页 |
一、 小说及人物介绍 | 第15页 |
二、 小说《波利安娜》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一、 主位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二、 主位推进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理论框架 | 第22-30页 |
第一节 主述位理论 | 第22-24页 |
一、 主述位定义 | 第22页 |
二、 主位的分类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主位的标记性 | 第24-27页 |
一、 不同语气类型的句子的主位标记情况 | 第24-26页 |
二、 标记主位的构成方式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主位推进模式 | 第27-30页 |
一、 主位推进模式理论 | 第27页 |
二、 本文采取的主位推进模式理论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《波丽安娜》的主位结构研究 | 第30-42页 |
第一节 单项主位对文本的推动作用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复项主位对文本的推动作用 | 第32-40页 |
一、 概念主位分析 | 第33-34页 |
二、 人际主位分析 | 第34-37页 |
三、 语篇主位分析 | 第37-40页 |
第三节 句项主位对文本的推动作用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《波丽安娜》的标记主位与无标记主位分析 | 第42-50页 |
第一节 无标记主位分析 | 第42-45页 |
第二节 标记主位分析 | 第45-50页 |
第五章 《波丽安娜》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 | 第50-61页 |
第一节 主位同一型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二节 述位同一型分析 | 第53-55页 |
第三节 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| 第55-56页 |
第四节 交叉型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| 第56-58页 |
第五节 几种主位推进模式的混合使用 | 第58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-85页 |
注释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