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考虑冲压效应的车身薄壁件碰撞仿真理论基础 | 第18-31页 |
2.1 冲压仿真的相关技术 | 第18-21页 |
2.2 正面碰撞仿真的相关技术 | 第21-25页 |
2.2.1 显式有限元算法的基本理论 | 第21-24页 |
2.2.2 接触-碰撞的数值计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材料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4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材料屈服准则 | 第26-27页 |
2.5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材料塑性硬化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5.1 等向硬化 | 第28页 |
2.5.2 随动硬化 | 第28-29页 |
2.6 应变率效应 | 第29-30页 |
2.7 材料模型选择及其影响 | 第30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基于冲压效应的碰撞仿真网格变量映射方法 | 第31-39页 |
3.1 常规碰撞仿真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3.2 网格变量映射方法 | 第32-38页 |
3.2.1 冲压模型网格变量插值 | 第32-33页 |
3.2.2 碰撞节点的全局定位 | 第33-35页 |
3.2.3 网格内等参逆变换 | 第35-36页 |
3.2.4 冲压模型网格外变量插值 | 第36-37页 |
3.2.5 网格变量映射算法 | 第37-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考虑冲压效应的薄壁梁碰撞性能仿真研究 | 第39-55页 |
4.1 基于冲压效应的薄壁梁碰撞仿真研究方法 | 第39-40页 |
4.2 薄壁梁冲压仿真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2.1 薄壁梁冲压仿真模型 | 第40-42页 |
4.2.2 拉深成形结果分析 | 第42页 |
4.2.3 回弹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 网格变量映射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.1 拉深成形模型网格变量映射结果 | 第43-44页 |
4.3.2 回弹模型网格变量映射结果 | 第44-45页 |
4.4 纵梁 1 考虑冲压效应的碰撞仿真分析 | 第45-53页 |
4.4.1 薄壁梁正面碰撞的评价方法 | 第45页 |
4.4.2 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6页 |
4.4.3 碰撞结果分析 | 第46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考虑冲压效应的整车关键吸能组合件碰撞性能仿真研究 | 第55-67页 |
5.1 关键吸能组合件碰撞有限元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| 第55-58页 |
5.1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5.1.2 有限元模型检查 | 第56-57页 |
5.1.3 碰撞仿真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2 关键吸能组合件中典型零件的提取及成形性能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2.1 典型零件的提取 | 第58-59页 |
5.2.2 冲压方向的确定 | 第59页 |
5.2.3 提取零件的成形性能分析 | 第59-62页 |
5.3 考虑冲压效应的关键吸能组合件碰撞仿真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3.1 关键吸能组合件的网格变量映射 | 第62页 |
5.3.2 考虑冲压效应前后的关键吸能组合件碰撞性能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