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曲轴滚压强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曲轴圆角滚压强化工艺 | 第15-26页 |
2.1 曲轴强化的几种常用工艺 | 第15-16页 |
2.2 曲轴圆角的滚压强化机理 | 第16-25页 |
2.2.1 空压机曲轴的受力与破坏 | 第16-18页 |
2.2.2 曲轴圆角滚压强化机理 | 第18-21页 |
2.2.3 常见的曲轴圆角滚压强化类型 | 第21-23页 |
2.2.4 曲轴圆角滚压工艺参数对滚压效果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2.5 影响滚压变形的因素 | 第24页 |
2.2.6 滚压质量的检测 | 第24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基于 DEFORM 的曲轴圆角滚压工艺过程仿真 | 第26-43页 |
3.1 DEFORM 介绍 | 第26-28页 |
3.1.1 DEFORM-3D 的模块结构 | 第27-28页 |
3.1.2 DEFORM 软件的功能 | 第28页 |
3.2 最佳残余应力理论 | 第28-31页 |
3.2.1 曲轴滚压的残余应力理论 | 第28-29页 |
3.2.2 最佳残余应力理论 | 第29-31页 |
3.3 曲轴滚压模拟建立及滚压过程的模拟仿真 | 第31-37页 |
3.3.1 曲轴滚压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3.3.2 定义曲轴及滚轮的材料属性 | 第32-33页 |
3.3.3 划分网格 | 第33-34页 |
3.3.4 设置滚轮及夹紧机构的自由度 | 第34-36页 |
3.3.5 定义接触关系 | 第36页 |
3.3.6 设置模拟步数 | 第36-37页 |
3.3.7 检查生成数据库文件 | 第37页 |
3.3.8 模拟和后处理 | 第37页 |
3.4 滚压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| 第37-4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圆角滚压强化空压机曲轴工作性能分析 | 第43-65页 |
4.1 概述 | 第43页 |
4.2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| 第43-44页 |
4.3 空压机零件模型的建立与机构仿真 | 第44-49页 |
4.3.1 空压机机构仿真模型的装配过程 | 第45-46页 |
4.3.2 空压机在 Pro/E 中的机构仿真过程 | 第46-49页 |
4.4 空压机曲轴系在虚拟样机中的运动学分析 | 第49-57页 |
4.4.1 空压机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| 第50页 |
4.4.2 空压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4.3 空压机曲柄连杆机构运动过程建立 | 第52-53页 |
4.4.4 空压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5 基于 NX 的空压机曲轴圆角滚压强化后的疲劳强度分析 | 第57-64页 |
4.5.1 NX 介绍 | 第57-59页 |
4.5.2 曲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9-60页 |
4.5.3 定义材料属性 | 第60页 |
4.5.4 网格划分 | 第60页 |
4.5.5 载荷添加 | 第60-61页 |
4.5.6 分析计算 | 第61-64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65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