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世界文学论文--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

论茅盾《子夜》对托尔斯泰《战争与和平》的创造性接受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引言第6-10页
第一章 相似的美学追求与艺术倾向第10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史诗格调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广阔的社会场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重大的社会事件第12-14页
    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充满矛盾的人物性格第15-16页
    第三节 宏大而复杂的结构布局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大场面开场,多条线索相互交织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灵活的叙述角度,内外视点混合使用第18-19页
    第四节 生动而细腻的心理描写第19-21页
第二章 不同的社会人生与艺术呈现第21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全景式扫描与都市透视第21-22页
    第二节 追求道德完善的“忏悔贵族”与生不逢时的“工业王子”第22-23页
    第三节 心理描写:探究的深度与多样的灵动第23-26页
第三章 《子夜》的时代特征与艺术独创第26-31页
    第一节 《子夜》的社会科学理论色彩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探寻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经济观察视角第26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《子夜》的民族内容和民族色彩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都市人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艺术表现上的民族神韵第29-31页
结论第31-33页
致谢第33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6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6页

论文共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辛克莱·刘易斯小说中的社会批判意识--以《大街》等三部小说为例
下一篇:基于选择的语篇翻译--《柳林风声》汉译本对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