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2 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7-25页 |
2.1 内部控制 | 第17-20页 |
2.1.1 内部控制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1.2 内部控制五要素 | 第18-19页 |
2.1.3 内部控制主要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 信贷业务 | 第20页 |
2.3 信贷风险 | 第20-21页 |
2.4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 | 第21-25页 |
2.4.1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4.2 国内内部控制研究 | 第22-25页 |
3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25-41页 |
3.1 浦发银行S分行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3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| 第27-31页 |
3.3.1 信贷业务内部组织结构以及部门职责 | 第27-28页 |
3.3.2 风险评估现状 | 第28-29页 |
3.3.3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| 第29-31页 |
3.3.4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(PCRM系统) | 第31页 |
3.3.5 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| 第31页 |
3.4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| 第31-33页 |
3.5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| 第33-41页 |
3.5.1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| 第33-35页 |
3.5.2 风险评估方面 | 第35-36页 |
3.5.3 控制活动方面 | 第36-38页 |
3.5.4 信息与沟通方面 | 第38页 |
3.5.5 内部监督方面 | 第38-41页 |
4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改进对策 | 第41-53页 |
4.1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| 第41-43页 |
4.1.1 调整信贷组织结构 | 第41-42页 |
4.1.2 形成以风险意识为核心的内控文化 | 第42-43页 |
4.1.3 提高信贷人员专业素质 | 第43页 |
4.2 优化风险评估体系 | 第43-46页 |
4.2.1 加强对第二还款源的评估 | 第43-44页 |
4.2.2 完善现有风险评级体系 | 第44-45页 |
4.2.3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改进 | 第45-46页 |
4.3 改进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| 第46-49页 |
4.3.1 贷前阶段 | 第46-47页 |
4.3.2 贷中阶段 | 第47-48页 |
4.3.3 贷后阶段 | 第48-49页 |
4.4 完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| 第49页 |
4.4.1 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 | 第49页 |
4.4.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| 第49页 |
4.4.3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| 第49页 |
4.5 重视内部监督和评价 | 第49-53页 |
4.5.1 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 | 第49-51页 |
4.5.2 加强内控信息披露 | 第51页 |
4.5.3 强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| 第51-53页 |
5 浦发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| 第53-59页 |
5.1 制度保障 | 第53-54页 |
5.1.1 严格考核标准、建立新的薪酬体系 | 第53页 |
5.1.2 实行领导负责制 | 第53-54页 |
5.2 业务保障 | 第54-57页 |
5.2.1 改变信贷资产投放方向 | 第54-55页 |
5.2.2 进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 | 第55-56页 |
5.2.3 信贷风险转嫁 | 第56页 |
5.2.4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| 第56-57页 |
5.3 人员保障 | 第57-58页 |
5.3.1 加大招聘力度 | 第57页 |
5.3.2 改变培训模式 | 第57-58页 |
5.3.3 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 | 第58页 |
5.4 信息保障 | 第58-5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9-60页 |
6.2 局限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