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1页 |
1.2.1 关于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方面 | 第10页 |
1.2.2 关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预测方面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2页 |
1.3.3 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4-17页 |
2.1 保障程度概念 | 第14页 |
2.2 保障程度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2.2.1 供给需求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5页 |
2.3 研究方法介绍 | 第15-17页 |
2.3.1 弹性系数预测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3.2 灰色系统预测方法 | 第16页 |
2.3.3 回归预测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| 第17-24页 |
3.1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优势 | 第17-18页 |
3.1.1 资源能源禀赋与生产规模优势 | 第17-18页 |
3.1.2 市场区位优势 | 第18页 |
3.2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劣势 | 第18-19页 |
3.2.1 钢铁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 | 第18页 |
3.2.2 产品结构不合理 | 第18-19页 |
3.2.3 分工合作情况较差,产业整合程度不高 | 第19页 |
3.3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机会 | 第19-20页 |
3.3.1 国民经济增长对钢材产品的需求 | 第19页 |
3.3.2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对钢材产品的需求 | 第19页 |
3.3.3 新技术是钢铁行业的背后支撑 | 第19-20页 |
3.3.4“一带一路”对钢铁需求的推动 | 第20页 |
3.3.5 国际市场对我国钢材产品的需求 | 第20页 |
3.4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威胁 | 第20-21页 |
3.4.1 环境污染压力 | 第20-21页 |
3.4.2 政府控产 | 第21页 |
3.4.3 资源瓶颈 | 第21页 |
3.5 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SWOT分析 | 第21-24页 |
第四章 河北省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| 第24-49页 |
4.1 河北省铁矿资源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 | 第24-25页 |
4.2 河北省铁矿资源供需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5-29页 |
4.2.1 河北省铁矿资源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| 第25-28页 |
4.2.2 河北省铁矿资源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3 河北省铁矿资源需求预测 | 第29-36页 |
4.3.1 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法的河北省铁矿资源需求量预测 | 第29-33页 |
4.3.2 基于弹性系数预测法的河北省铁矿资源需求量预测 | 第33-35页 |
4.3.3 基于组合模型的铁矿石需求量预测 | 第35-36页 |
4.4 河北省铁矿资源供给预测 | 第36-45页 |
4.4.1 河北省矿山企业概况 | 第36-38页 |
4.4.2 河北省铁矿山典型矿区可供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4.3 基于回归预测法的河北省铁矿石供给量的预测 | 第41-43页 |
4.4.4 基于灰色预测法的河北省铁矿供给量的预测 | 第43页 |
4.4.5 基于组合模型的河北省铁矿供给量的预测 | 第43-45页 |
4.5 河北省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5.1 从产量的角度分析保障程度 | 第45-47页 |
4.5.2 从储量的角度分析保障程度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提高河北省铁矿资源保证程度建议 | 第49-53页 |
5.1 基于资源勘查与开发角度 | 第49-50页 |
5.2 基于资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角度 | 第50-51页 |
5.3 基于资源供应的品质和范围角度 | 第51页 |
5.4 基于钢铁产业自身特点角度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56-5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