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居住区规划论文

绿色理念下城市社区慢行空间塑造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镇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趋势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“慢生活”、“慢城市”理念的兴起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概况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与实践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与实践第19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概内容与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5 研究框架第22-23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二章 社区慢行空间与绿色理念的相关基础研究第24-40页
    2.1 城市社区慢行空间的基础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市社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慢行交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慢行空间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城市社区慢行空间第25-26页
    2.2 绿色理念的基础研究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绿色理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社区绿道第28-30页
    2.3 绿色理念与社区慢行空间的契合性研究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社区绿道建设对慢行空间的意义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绿色社区与慢行社区的内在关联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绿色理念与社区慢行空间的相融性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城市社区绿色慢行空间的理论基础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构建的城市交通理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构建的生态学基础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构建的环境伦理学基础第37-3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 城市社区绿色慢行空间的基本属性第40-50页
    3.1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的目标第40-41页
    3.2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的功能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诱导积极心理状态,引导慢行出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接驳城市公共交通,改善交通状况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承载各类人文活动,鼓励邻里交往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提供安全应急场地,彰显城市魅力第43-44页
    3.3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的特征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功能复合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低碳生态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连续完整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灵活多样性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特色兼容性第47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四章 城市社区绿色慢行空间影响要素及保障机制第50-71页
    4.1 慢行者的活动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慢行活动特征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慢行活动分类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慢行者活动与绿色慢行空间的关系第51-52页
    4.2 物质环境要素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然环境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物质环境第53-61页
    4.3 文化情感要素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地域文化的传承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绿色理念的渗透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慢活理念的渗透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空间情感的营造第65-66页
    4.4 监管保障机制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规划实施机制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管理维护手段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政策法律保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公众参与机制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动态反馈机制第7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五章 城市社区绿色慢行空间环境塑造策略第71-105页
    5.1 用地规划布局策略第71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社区规模与密度合理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街道密度与尺度适宜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用地功能布局复合化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绿色慢行空间紧凑化第76-77页
    5.2 空间交通组织策略第77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优化快慢接驳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慢行交通环境第83-86页
    5.3 特色生态的景观环境第86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景观特色化第86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景观生态化第94-95页
    5.4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第95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服务设施配置原则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慢行交通设施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标识指引系统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环境小品设施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无障碍设施第102-104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4-105页
第六章 攀枝花“水韵花城”社区绿色慢行空间构建第105-121页
    6.1 “水韵花城”社区规划的背景概况及影响要素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背景概况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环境影响要素第106-108页
    6.2 “水韵花城”社区绿色慢行空间塑造策略第10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社区绿色慢行空间塑造目标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用地规划布局策略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空间交通组织策略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特色生态景观环境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第118-120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20-121页
第七章 结论第121-123页
    7.1 结论总结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存在的问题第121-122页
    7.2 未来展望第122-123页
致谢第123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2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--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
下一篇:基于BIM的可视化协同设计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