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情绪状态下调控方式与生活取向对反事实思维的影响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1-31页 |
1 反事实思维 | 第11-17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概念 | 第11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分类 | 第11-13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理论 | 第13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产生过程 | 第13-15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功能 | 第15-16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2 反事实思维与情绪的关系 | 第17-21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方向与情绪的关系 | 第19页 |
·反事实思维的机制与情绪的关系 | 第19-21页 |
3 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1-26页 |
·情绪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1-23页 |
·态度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3页 |
·成就动机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·归因方式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4页 |
·自尊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抑郁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5-26页 |
·行为意图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6页 |
4 生活取向 | 第26-27页 |
·生活取向的涵义 | 第26页 |
·生活取向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6-27页 |
5 调控方式 | 第27-31页 |
·自我调控方式的涵义 | 第27-28页 |
·调控方式与反事实思维的相关研究 | 第28-31页 |
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31-35页 |
1 问题提出 | 第31-32页 |
2 研究意义 | 第32页 |
3 研究假设 | 第32-35页 |
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| 第35-59页 |
预研究:调控方式问卷的修订 | 第35-41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35页 |
2 研究假设 | 第35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35-36页 |
4 结果分析 | 第36-39页 |
5 小结 | 第39-41页 |
研究一:不同情绪状态下调控方式对反事实思维的影响 | 第41-50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41页 |
2 研究假设 | 第41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41-43页 |
4 研究程序 | 第43-44页 |
5 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6 讨论 | 第47-50页 |
研究二:不同情绪状态下生活取向对反事实思维的影响 | 第50-59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50页 |
2 研究假设 | 第50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50-51页 |
4 研究程序 | 第51页 |
5 结果分析 | 第51-56页 |
6 讨论 | 第56-59页 |
第四部分 总讨论与结论 | 第59-65页 |
1 总讨论 | 第59-63页 |
2 结论 | 第63-65页 |
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附录 | 第73-80页 |
附录 A 调控方式问卷(英文版) | 第73-75页 |
附录 B 调控方式问卷(修订版) | 第75-77页 |
附录 C 实验材料 | 第77-78页 |
附录 D 乐观问卷 | 第78-80页 |
后记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