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材料论文--非金属材料论文--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

再生集料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改善措施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再生集料基本性能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再生集料的强化和预处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当前研究的不足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和目标第16-18页
第二章 再生集料的性能对比研究第18-3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试验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2.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9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集料来源与原始强度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再生集料的表面处理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再生集料的基本特性试验第23-27页
    2.4 再生集料比表面及孔径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氮气吸附法原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再生集料及天然集料吸附-脱附等温线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再生集料的孔体积分布与总孔隙量第29-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三章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工作性第32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3.2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试件制备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原材料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成型及养护第35页
    3.3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水灰比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采用表面处理再生集料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掺加矿物掺合料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37页
    3.4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水灰比对再生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再生集料表面处理方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掺加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第42-5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再生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分析第4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再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强度性能对比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灰比对再生水泥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再生集料表面处理方式对再生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49-54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4-56页
第五章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第56-8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5.2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试验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水灰比对再生水泥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表面处理方式及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应用范围及建议第60页
    5.3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第6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混凝土的冻害机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提高再生水泥混凝土抗冻性的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试验方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集料表面处理对再生水泥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掺入矿物掺合料的再生水泥混凝土抗冻性第68-71页
    5.4 再生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硫酸盐侵蚀破坏的机理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试验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不同集料配制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不同集料及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第74-76页
    5.5 再生水泥混凝土受氯盐侵蚀抗压性能研究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试验方法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氯盐侵蚀后的表现特征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氯盐侵蚀后抗压强度的变化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抗压强度损失率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与抗硫酸盐侵蚀的对比第80-81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六章 再生水泥混凝土界面区微观结构及水化产物研究第83-88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83页
    6.2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83-84页
    6.3 试验结果分析第84-88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8-91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8-89页
    7.2 展望与建议第89-91页
致谢第91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5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砂卵石填料加筋挡墙破坏机理的细观研究
下一篇:环境—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锈裂行为的多尺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