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导论 | 第12-22页 |
一、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一)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(一)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(二)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(三)简要述评 | 第19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四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(一)研究的重点 | 第21页 |
(二)研究的难点 | 第21页 |
(三)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一章 政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 | 第22-33页 |
一、流程与政务流程再造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9页 |
(一)企业业务流程 | 第22-23页 |
(二)政务流程 | 第23-24页 |
(三)政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 | 第24-29页 |
二、政务流程再造理论基础 | 第29-33页 |
(一)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| 第29-30页 |
(二)政府再造理论 | 第30-31页 |
(三)服务型政府理论 | 第31-33页 |
第二章 政务流程再造的现状分析 | 第33-45页 |
一、我国政务流程再造的发展 | 第33-37页 |
(一)政务流程再造的发展阶段 | 第33-35页 |
(二)政务流程再造目标的改变 | 第35-36页 |
(三)政务流程再造重点的改变 | 第36-37页 |
(四)政务流程再造模式的改变 | 第37页 |
二、政务流程再造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1页 |
(一)政务流程再造缺乏规范 | 第37-39页 |
(二)跨部门政务流程再造困难 | 第39页 |
(三)部门利益藩篱阻碍政务流程再造 | 第39-40页 |
(四)信息壁垒影响政务流程再造效率 | 第40页 |
(五)政务流程再造欠缺效果评估 | 第40-41页 |
三、政务流程再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5页 |
(一)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 | 第41页 |
(二)部门行政职能边界的局限 | 第41-42页 |
(三)缺乏相关理念 | 第42-43页 |
(四)电子政务建设不完善 | 第43-44页 |
(五)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缺陷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政务流程再造--以兰州市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改革为例 | 第45-55页 |
一、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改革的背景 | 第45-47页 |
(一)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提出的政治背景 | 第45-46页 |
(二)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提出的经济背景 | 第46页 |
(三)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提出的社会背景 | 第46-47页 |
二、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的相关内容 | 第47-49页 |
(一)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适用的市场主体类型 | 第48-49页 |
(二)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的具体内容 | 第49页 |
三、兰州市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分析 | 第49-55页 |
(一)政务流程再造前新设立企业登记制度流程 | 第49-52页 |
(二)政务流程再造—“三证合一”登记制度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 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政务流程再造的对策建议 | 第55-64页 |
一、确立“以顾客为导向”的服务理念 | 第55-57页 |
(一)转变传统政府行政理念 | 第55-57页 |
(二)政务流程再造过程中明确“以顾客为导向”的服务理念 | 第57页 |
二、持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| 第57-59页 |
(一)科学界定政府部门行政职能边界 | 第57-58页 |
(二)持续渐进开展政府机构改革 | 第58-59页 |
三、合理规范政务流程再造 | 第59-61页 |
(一)再造过程系统化 | 第59-60页 |
(二)再造形式电子化 | 第60页 |
(三)再造环节法制化 | 第60-61页 |
四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| 第61-62页 |
(一)开展网络化办公 | 第61-62页 |
(二)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| 第62页 |
五、完善制度建设 | 第62-64页 |
(一)完善法律制度 | 第62-63页 |
(二)健全政务流程的绩效评估机制 | 第63-64页 |
总结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