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的参量特性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动力电池简介 | 第12-15页 |
1.1.1 动力电池基本要求 | 第12-14页 |
1.1.2 动力电池的类别及其介绍 | 第14-15页 |
1.1.3 动力电池成组技术 | 第15页 |
1.2 电池管理系统介绍 | 第15-16页 |
1.3 电池热管理系统介绍 | 第16-18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电池SOC估测方法 | 第20-35页 |
2.1 SOC估算基本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1.1 SOC描述与衡量 | 第20-21页 |
2.1.2 SOC主要影响因素 | 第21-22页 |
2.1.3 SOC基本确定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2 电池初始态SOC确定的简化方法建立 | 第24-32页 |
2.2.1 锂离子电池电气模型 | 第25-26页 |
2.2.2 SOC能量关系构建 | 第26-28页 |
2.2.3 建立以内阻测量为核心的SOC估算法 | 第28-29页 |
2.2.4 实验验证 | 第29-32页 |
2.3 在线SOC估算的简化方法建立 | 第32-34页 |
2.3.1 安时估算关系 | 第32-33页 |
2.3.2 确定库伦效率 | 第33-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电池组热管理过程实验与测控 | 第35-56页 |
3.1 电池组热管理结构 | 第35-37页 |
3.2 热管理实验 | 第37-41页 |
3.2.1 充放电系统 | 第38-39页 |
3.2.2 液流循环系统 | 第39-41页 |
3.3 实验测控及其方法 | 第41-50页 |
3.3.1 参数测量 | 第41-46页 |
3.3.2 过程控制 | 第46-50页 |
3.4 电池热管理温控特性 | 第50-54页 |
3.4.1 入口温度影响 | 第50-53页 |
3.4.2 冷却液流量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4章 电池放电热管理过程电参量影响作用特性 | 第56-71页 |
4.1 工作电压特性分析 | 第56-62页 |
4.1.1 温度影响 | 第56-60页 |
4.1.2 放电倍率影响 | 第60-62页 |
4.2 SOC特性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2.1 温度影响 | 第62-64页 |
4.2.2 放电倍率影响 | 第64-65页 |
4.3 发热功率特性分析 | 第65-69页 |
4.3.1 温度影响 | 第65-67页 |
4.3.2 放电倍率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3.3 电池功率变化规律与关系分析 | 第68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5章 电池充电热管理过程电参量影响作用特性 | 第71-80页 |
5.1 充电过程电压特性分析 | 第71-75页 |
5.1.1 温度影响 | 第71-73页 |
5.1.2 充电电流影响 | 第73-75页 |
5.2 充电时间特性分析 | 第75-77页 |
5.2.1 温度影响 | 第75-76页 |
5.2.2 充电电流影响 | 第76-77页 |
5.3 发热功率特性分析 | 第77-78页 |
5.3.1 温度影响 | 第77-78页 |
5.3.2 充电电流影响 | 第7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6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| 第80-83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80-82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