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6页 |
1.1 研究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4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4页 |
1.3 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5页 |
1.4 本研究的创新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7页 |
2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1.1 手机成瘾倾向的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2.1.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表现及原因 | 第16-18页 |
2.1.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1.4 手机成瘾倾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| 第19页 |
2.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2.2.1 人际关系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2.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2.3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| 第21页 |
2.3 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综述 | 第21-23页 |
2.3.1 孤独感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3.2 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| 第22页 |
2.3.3 大学生孤独感的消极影响 | 第22-23页 |
2.3.4 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| 第23页 |
2.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研究 | 第23-27页 |
2.4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23-25页 |
2.4.1.1 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4.1.2 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24页 |
2.4.1.3 手机成瘾影响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 | 第24-25页 |
2.4.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| 第25页 |
2.4.3 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25页 |
2.4.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研究方法 | 第27-30页 |
3.1 研究假设 | 第27页 |
3.2 被试 | 第27-28页 |
3.3 研究工具 | 第28-29页 |
3.3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| 第28页 |
3.3.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| 第28-29页 |
3.3.3 UCLA孤独感量表 | 第29页 |
3.4 施测程序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研究结果 | 第30-38页 |
4.1 研究变量的检验 | 第30-31页 |
4.1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检验 | 第30页 |
4.1.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检验 | 第30-31页 |
4.1.3 大学生孤独感的检验 | 第31页 |
4.2 手机使用特点与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检验 | 第31-33页 |
4.2.1 手机使用年限与不同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检验 | 第32页 |
4.2.2 手机使用动机与不同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检验 | 第32页 |
4.2.3 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间与不同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检验 | 第32-33页 |
4.2.4 每月消费金额与不同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检验 | 第33页 |
4.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高分组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人口学差异 | 第33-35页 |
4.3.1 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比较 | 第33页 |
4.3.2 在学科上的差异性比较 | 第33-34页 |
4.3.3 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性比较 | 第34页 |
4.3.4 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性比较 | 第34-35页 |
4.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人际关系和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4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| 第35页 |
4.4.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| 第35页 |
4.4.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5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| 第36页 |
4.5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| 第36页 |
4.5.2 大学生孤独感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| 第36页 |
4.5.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| 第36页 |
4.5.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孤独感对人际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6页 |
4.6 孤独感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38-49页 |
5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倾向、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总体状况 | 第38-40页 |
5.1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总体状况 | 第38页 |
5.1.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 | 第38-39页 |
5.1.3 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状况 | 第39-40页 |
5.2 手机使用特点与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分析 | 第40页 |
5.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高分组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人口学差异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3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高分组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3.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| 第41页 |
5.3.3 大学生孤独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4.1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 | 第42页 |
5.4.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孤独感的关系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4.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分析 | 第43页 |
5.4.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人际关系与孤独感三者的关系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5 建议 | 第44-47页 |
5.5.1 大学生自身方面 | 第44-45页 |
5.5.1.1 改变不良习惯,转变手机的使用功能 | 第44页 |
5.5.1.2 提高自制力,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| 第44-45页 |
5.5.2 学校方面 | 第45-46页 |
5.5.2.1 教授调控策略,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| 第45-46页 |
5.5.2.2 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,降低他们的孤独感 | 第46页 |
5.5.2.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| 第46页 |
5.5.3 家庭方面 | 第46-47页 |
5.5.3.1 多和子女交流,避免他们沉迷于手机 | 第46页 |
5.5.3.2 鼓励孩子多进行人际交往,远离孤独 | 第46-47页 |
5.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5.6.1 研究的不足 | 第47页 |
5.6.2 研究的展望 | 第47-49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附录A 基本信息调查表 | 第54-55页 |
附录B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| 第55-56页 |
附录C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| 第56-58页 |
附录D UCLA孤独感量表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