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--学习与记忆论文

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阅读障碍发生率及干预研究--8个干预案例

致谢第5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1章 引言第14-23页
    1.1 阅读障碍的界定第15页
    1.2 阅读障碍的表现及成因第15-17页
    1.3 汉语文字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1.4 阅读障碍学生干预研究的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阅读障碍学生干预研究的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我国阅读障碍学生干预研究的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1.5 对以往研究工作的评价第21-23页
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3-25页
    2.1 问题提出第23页
    2.2 研究意义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理论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践意义第24-25页
第3章 研究方案第25-41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25页
    3.2 研究假设第25页
    3.3 研究方法与工具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研究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被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筛选工具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前测后测工具第27页
    3.4 筛选结果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发生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阅读障碍儿童不同性别的发生率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基本情况表第29页
    3.5 研究程序第29-30页
    3.6 小学三年级阅读障碍学生的干预实践第3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认知干预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识字策略教学干预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阅读流畅性干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阅读理解干预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学生心理干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阅读障碍学生家长教养方式的干预第40-41页
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4.1 前测结果第41-42页
    4.2 后测结果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后测结果比较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干预组与正常组的后测结果比较第43-45页
第5章 讨论第45-51页
    5.1 在识字量方面的变化第45-47页
    5.2 在阅读流畅性方面的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 5.3 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变化第48-49页
    5.4 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第49页
    5.5 家长对于孩子态度的变化第49-51页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1-55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1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对教师的教学建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建议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对社会方面的建议第54-55页
第7章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55-57页
    7.1 研究的创新点第55页
    7.2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附录A 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(节选)第60-61页
附录B 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(节选)第61-62页
附录C 小学生识字量测查问卷(前测节选)第62-64页
附录D 小学生识字量测查问卷(后测节选)第64-66页
附录E 阅读能力测试卷(前测)第66-68页
附录F 阅读能力测试卷(后测)第68-70页
附录G 认知干预训练方案(节选)第70-74页
附录H 阅读流畅性干预训练阅读材料第74-76页
附录I 自我阅读理解监控表(自编)第76-77页
附录J 阅读障碍儿童父母访谈提纲(自编)第77-78页
作者简历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、孤独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
下一篇:我国文化企业系列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--以湖南电广传媒系列并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