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4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 论文的内容安排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电针治疗仪的理论基础及建模 | 第14-30页 |
2.1 电针治疗仪的作用机理 | 第14-21页 |
2.1.1 神经元 | 第14-15页 |
2.1.2 静息电位 | 第15-16页 |
2.1.3 动作电位 | 第16-17页 |
2.1.4 动作电位的传导 | 第17-18页 |
2.1.5 神经纤维激励函数 | 第18-19页 |
2.1.6 电针治疗仪工作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2 电针治疗仪的电磁场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2.1 麦克斯韦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2.2 电磁场中常见的几种边界条件 | 第22-23页 |
2.2.3 容积导体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 电针治疗仪电磁场模型建立 | 第24-29页 |
2.3.1 人体手臂抽象为同心多层圆柱体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3.2 电针治疗仪电刺激的数理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3.3 电针治疗仪电刺激的边界条件 | 第27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多路电针治疗仪的有限元仿真 | 第30-46页 |
3.1 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软件概述 | 第30-32页 |
3.1.1 选用有限元方法做研究的原因 | 第30页 |
3.1.2 多物理场分析软件简介 | 第30-31页 |
3.1.3 有限元仿真求解问题的步骤 | 第31-32页 |
3.2 多路电针治疗仪作用于人体手臂的有限元仿真 | 第32-38页 |
3.2.1 数理模型的选择 | 第32页 |
3.2.2 有限元几何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 | 第32-35页 |
3.2.3 边界条件的设定 | 第35页 |
3.2.4 网格的划分 | 第35-36页 |
3.2.5 求解及后处理 | 第36-38页 |
3.3 不同理疗电极尺寸、间距对电针治疗仪靶向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3.3.1 电刺激的靶向性能评价函数 | 第38-39页 |
3.3.2 激励函数的曲线拟合 | 第39-41页 |
3.3.3 理疗电极尺寸、间隔对电刺激靶向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3.4 不同电刺激波形对电针治疗仪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3.4.1 电刺激参数 | 第42-43页 |
3.4.2 电刺激波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多路电针治疗仪的研制 | 第46-60页 |
4.1 基于有限元仿真多路电针治疗仪的研制 | 第46-54页 |
4.1.1 多路电针治疗仪的总体框架 | 第46-47页 |
4.1.2 遥控模块方案设计 | 第47页 |
4.1.3 刺激节点的方案设计 | 第47-53页 |
4.1.4 遥控模块软件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1.5 刺激节点软件设计 | 第54页 |
4.2 多路电针治疗仪的性能检测和人体试验 | 第54-59页 |
4.2.1 多路电针治疗仪的性能检测 | 第54-58页 |
4.2.2 多路电针治疗仪的人体手臂试验 | 第58-5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附录一 | 第67-68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