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S股份有限公司模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理论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企业战略发展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2.2 企业战略的性质与作用 | 第13-14页 |
1.2.3 SWOT矩阵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1.2.4 经营战略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| 第19-35页 |
2.1 宏观环境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1.1 政治环境 | 第19-21页 |
2.1.2 经济环境 | 第21-22页 |
2.1.3 社会环境 | 第22-23页 |
2.1.4 技术因素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2 市场环境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2.1 模具行业简介 | 第24页 |
2.2.2 模具行业发展趋势 | 第24-25页 |
2.2.3.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| 第25-27页 |
2.3 行业环境分析 | 第27-31页 |
2.3.1 买方议价能力 | 第27页 |
2.3.2 供应商议价能力 | 第27-28页 |
2.3.3 替代品威胁分析 | 第28页 |
2.3.4 潜在进入者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5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| 第29-31页 |
2.4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 | 第31-32页 |
2.5 机会和威胁 | 第32-34页 |
2.5.1 机会 | 第32-33页 |
2.5.2 威胁 | 第33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| 第35-53页 |
3.1 公司简介与发展历程 | 第35-38页 |
3.1.1 公司简介 | 第35-37页 |
3.1.2 公司发展历程 | 第37-38页 |
3.2 公司资源分析 | 第38-45页 |
3.2.1 有形资源 | 第38-42页 |
3.2.2 无形资源 | 第42-45页 |
3.3 能力分析 | 第45-50页 |
3.3.1 管理能力 | 第45页 |
3.3.2 经营能力 | 第45-49页 |
3.3.3 整合能力 | 第49-50页 |
3.3.4 动态能力 | 第50页 |
3.4 核心专长 | 第50-51页 |
3.4.1 全球交付的制造服务平台 | 第50-51页 |
3.4.2 领先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管理系统 | 第51页 |
3.4.3 特种技术模具集成的设计制造能力 | 第51页 |
3.5 优势和劣势 | 第51-52页 |
3.5.1 优势 | 第51-52页 |
3.5.2 劣势 | 第5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经营战略 | 第53-58页 |
4.1 战略意图 | 第53页 |
4.2 战略宗旨 | 第53-54页 |
4.3.经营战略的定位 | 第54-57页 |
4.3.1 低成本经营战略 | 第54-56页 |
4.3.2 高差异经营战略 | 第56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| 第58-62页 |
5.1 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保障措施 | 第58-59页 |
5.1.1 信息共享与流程简化 | 第58页 |
5.1.2 加强培训与提高员工效率 | 第58页 |
5.1.3 提高技术研发工作的实用性 | 第58-59页 |
5.1.4 提高模具业务专业营销能力 | 第59页 |
5.1.5 增强采购与供应的能力 | 第59页 |
5.2 实施高差异战略的保障措施 | 第59-61页 |
5.2.1 独立设置高差异经营战略制造工厂 | 第59-60页 |
5.2.2 创新营销与面质量管理 | 第60页 |
5.2.3 不断改进与引进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 | 第60页 |
5.2.4 鼓励创造性与提高员工效率 | 第60页 |
5.2.5 项目团队广泛营销 | 第60-6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件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