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 文献综述、相关案例的整理与问题所在 | 第11-15页 |
1.2.1 与本文有关的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2 相关案例的整理 | 第13-15页 |
1.2.3 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15-18页 |
1.3.1 本文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本文研究框架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案情简介及争议点归纳 | 第18-24页 |
2.1 基本简介 | 第18-19页 |
2.2 法院审理结果与裁判要点 | 第19-20页 |
2.3 案件争议点及主要理由 | 第20-24页 |
2.3.1 H公司两次注册资本变更行为是否有效 | 第21-22页 |
2.3.2 本案中两次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| 第22页 |
2.3.3 本案中H公司的股东应如何分担责任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H公司两次注册资本变更行为是否有效 | 第24-38页 |
3.1 H公司注册资本从2000万增至10亿元的效力分析 | 第24-29页 |
3.1.1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学理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1.2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规范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1.3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判例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1.4 H公司注册资本从2000万增至10亿元有效的理由 | 第28-29页 |
3.2 H公司注册资本从10亿元减至400万的效力分析 | 第29-38页 |
3.2.1 公司减资行为的学理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.2 公司减资行为的规范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2.3 公司减资行为的判例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.4 H公司减资行为无效的理由 | 第35-38页 |
第4章 H公司内部两次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分析 | 第38-47页 |
4.1 毛某与林某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分析 | 第38-45页 |
4.1.1 股权转让协议的学理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1.2 股权转让协议的规范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1.3 股权转让协议的判例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1.4 毛某与林某股权转让协议已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 | 第43-45页 |
4.2 徐某与接某股权转让行为的效力及法律后果 | 第45-47页 |
4.2.1 股权转让行为有效的基础及基本要件 | 第45页 |
4.2.2 徐某、接某股权转让与H公司减资效力的关联性 | 第45-46页 |
4.2.3 徐某与接某股权转让协议所涉标的物并不存在 | 第46页 |
4.2.4 徐某与接某股权转让协议因未形成实质合意而尚未成立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H公司众股东责任分担的法律分析 | 第47-60页 |
5.1 H公司股东徐某分期出资未到位之责任分担 | 第47-55页 |
5.1.1 股东分期出资未到位之资本补充责任的学理分析 | 第47-51页 |
5.1.2 股东分期出资未到位之资本补充责任的规范分析 | 第51页 |
5.1.3 股东分期出资未到位之资本补充责任的判例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1.4 本案中H公司股东徐某之出资期限应推定提前到期 | 第53-55页 |
5.2 H公司原股东毛某出让股权后之责任分担 | 第55-57页 |
5.2.1 股东出让股权后之资本补充责任的学理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2.2 股东出让股权后之资本补充责任的规范分析 | 第56页 |
5.2.3 股东出让股权后之资本补充责任的判例分析 | 第56-57页 |
5.2.4 本案中H公司原股东毛某虽出让股权但仍应负资本补充责任 | 第57页 |
5.3 H公司继受股东林某之责任分担 | 第57-59页 |
5.3.1 公司继受股东之资本补充责任的学理分析 | 第57页 |
5.3.2 公司继受股东之资本补充责任的规范分析 | 第57页 |
5.3.3 公司继受股东之资本补充责任的判例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.4 本案中H公司继受股东林某也应负资本补充责任 | 第58-59页 |
5.4 尚未成为H公司实际继受股东的接某之责任分担 | 第59-60页 |
5.4.1 接某尚不具备H公司继受股东条件之法律分析 | 第59页 |
5.4.2 接某因不是H公司的继受股东不应负资本补充责任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