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 
| Abstract | 第4页 | 
| 绪论 | 第6-17页 | 
| 文献综述 | 第17-21页 | 
| 第一章 从东北到台湾 | 第21-43页 | 
| 第一节 两地因缘:区域观念下东北经验和台湾经验的接驳 | 第21-28页 | 
| 第二节 乱中取静:《时与潮》杂志 | 第28-35页 | 
| 第三节 战时风华:东北中山中学和万国道德会 | 第35-43页 | 
| 第二章 姊妹星团与《笔会季刊》 | 第43-56页 | 
| 第一节 知识女性的情谊 | 第43-51页 | 
| 第二节  中华民国笔会季刊 | 第51-56页 | 
| 第三章 文学评论与散文创作 | 第56-70页 | 
| 第一节  忧患之书:《千年之泪》 | 第56-60页 | 
| 第二节 欣慰之书:《雾渐渐散的时候》 | 第60-65页 | 
| 第三节  感慨之书:《一生中的一天》 | 第65-70页 | 
| 第四章 文化重建与文学复兴 | 第70-80页 | 
| 第一节 就职国立编译馆和编选国文教科书 | 第70-76页 | 
| 第二节 台湾“国家文学馆”的推动与建立 | 第76-80页 | 
| 第五章 《巨流河》的成书缘起与后续效应 | 第80-96页 | 
| 第一节 译事前缘与《巨流河》的成书过程 | 第81-86页 | 
| 第二节 外省第二代的家国书写 | 第86-90页 | 
| 第三节 《洄澜》与成书意义 | 第90-96页 | 
| 结语 | 第96-101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101-105页 | 
| 附录 | 第105-107页 | 
| 后记 | 第107-109页 | 
| 博士阶段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