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基于创新视角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0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互联网金融定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互联网金融创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文献评述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4 创新点第14-15页
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一般理论分析第15-18页
    2.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功能第15页
    2.2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第15-16页
    2.3 与传统金融创新的比较分析第16页
    2.4 相关理论基础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金融创新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动态博弈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SWOT分析法第17-18页
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第18-25页
    3.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第三方支付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P2P网贷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众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贷款第21-22页
    3.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新发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金融效率得到提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第22-23页
    3.3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SWOT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创新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第24-25页
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4.1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不足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创新缺乏原创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专业人才稀缺第27页
    4.2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特殊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特殊性的动态博弈分析第29-32页
第五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第32-40页
    5.1 推动多主体融合创新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各部门协同创新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商业模式推动行业创新第33-34页
    5.2 强化风控和监管法律法规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风险管控体系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健全监管法律法规第34-36页
    5.3 提高信用信息化水平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联合央行形成信用共享机制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构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互联网企业加大信息安全投入第37页
    5.4 提高参与者素质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培养创新专业人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加强投资者教育第39-4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4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互联网视角的传统企业转型路径研究
下一篇:明水县淘宝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