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6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9页 |
1.2 橡胶沥青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9-29页 |
1.2.1 国内外橡胶沥青材料研究与应用 | 第19-25页 |
1.2.2 国内外橡胶沥青在严寒区研究与应用 | 第25-27页 |
1.2.3 国内外橡胶沥青生产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| 第27-29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9-3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9-30页 |
1.3.2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严寒区橡胶沥青评价指标及生产工艺参数研究 | 第32-74页 |
2.1 严寒区气候环境特点及特殊技术要求 | 第32-36页 |
2.1.1 严寒区气候环境特点 | 第32页 |
2.1.2 严寒区橡胶沥青性能的特殊要求 | 第32-36页 |
2.2 原材料优选及橡胶沥青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6-42页 |
2.2.1 橡胶粉生产工艺 | 第36-37页 |
2.2.2 橡胶粉目数 | 第37页 |
2.2.3 橡胶沥青作用机理 | 第37-42页 |
2.3 严寒区橡胶沥青评价指标及试验检测方法研究 | 第42-55页 |
2.3.1 手持式Haake粘度与布氏粘度检测粗颗粒橡胶沥青性能适用性对比 | 第43-45页 |
2.3.2 锥入度与针入度检测粗颗粒橡胶沥青性能适用性对比 | 第45-47页 |
2.3.3 回弹恢复与弹性恢复检测粗颗粒橡胶沥青性能适用性对比 | 第47-49页 |
2.3.4 聚合物改性沥青延度检测粗颗粒橡胶沥青性能适用性分析 | 第49-50页 |
2.3.5 粗颗粒橡胶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| 第50-54页 |
2.3.6 严寒区橡胶沥青评价指标允许变化范围验证 | 第54-55页 |
2.4 严寒区橡胶沥青主要生产工艺参数研究 | 第55-67页 |
2.4.1 橡胶沥青配伍性研究 | 第55-58页 |
2.4.2 橡胶沥青中橡胶粉掺配比例研究 | 第58-61页 |
2.4.3 搅拌工艺与剪切工艺对比研究 | 第61-63页 |
2.4.4 橡胶沥青发育温度研究 | 第63-65页 |
2.4.5 橡胶沥青发育时间研究 | 第65-67页 |
2.5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| 第67-72页 |
2.5.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| 第67-68页 |
2.5.2 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| 第68-7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三章 橡胶沥青生产设备技术研究 | 第74-121页 |
3.1 橡胶沥青设备规范组成与质量控制要求 | 第74-77页 |
3.1.1 橡胶沥青设备标准配置 | 第74-75页 |
3.1.2 橡胶沥青生产设备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| 第75-77页 |
3.2 基质沥青快速升温系统技术优化研究 | 第77-89页 |
3.2.1 基质沥青加热方式 | 第77页 |
3.2.2 原基质沥青升温系统 | 第77-78页 |
3.2.3 基质沥青快速升温系统结构设计与改进 | 第78-86页 |
3.2.4 波纹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建立 | 第86-89页 |
3.3 基于灰色GM(1,1)与CARIMA模型的胶粉称重系统设计与优化 | 第89-100页 |
3.3.1 胶粉称重系统设计 | 第89-91页 |
3.3.2 基于灰色GM(1,1)模型的胶粉计量过程校正 | 第91-94页 |
3.3.3 基于CARIMA模型的胶粉计量过程分析 | 第94-96页 |
3.3.4 基于CARIMA的胶粉称重预测模型 | 第96-100页 |
3.4 橡胶沥青配料罐结构优化研究 | 第100-112页 |
3.4.1 配料罐内搅拌流场分析 | 第101页 |
3.4.2 配料罐参数设计及边界条件设定 | 第101-106页 |
3.4.3 搅拌效果判据 | 第106-107页 |
3.4.4 配料罐内部流场均匀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07-112页 |
3.5 其它相关设备技术优化 | 第112-119页 |
3.5.1 基于灰色关联与动态监控的沥青拌和楼集料称量系统 | 第113-116页 |
3.5.2 基于LabVIEW的纤维投料机非线性偏差校正 | 第116-11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1页 |
第四章 橡胶沥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| 第121-133页 |
4.1 橡胶沥青生产标准工艺与控制系统 | 第121-123页 |
4.1.1 橡胶沥青生产标准工艺流程 | 第121-122页 |
4.1.2 橡胶沥青生产设备控制系统 | 第122-123页 |
4.2 基于HOPLS的橡胶沥青生产数据与生产质量关系研究 | 第123-130页 |
4.2.1 HOPLS算法 | 第123-125页 |
4.2.2 基于HOPLS算法的橡胶沥青生产过程建模 | 第125-127页 |
4.2.3 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| 第127-130页 |
4.3 橡胶沥青关键生产参数动态质量控制范围 | 第130-13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31-133页 |
第五章 严寒区AR-AC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| 第133-167页 |
5.1 严寒区AR-AC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要求 | 第133-139页 |
5.1.1 严寒区AR-AC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| 第133-136页 |
5.1.2 严寒区AR-AC橡胶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思路 | 第136页 |
5.1.3 原材料优选及技术性能测试 | 第136-139页 |
5.2 关键筛孔通过率对严寒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| 第139-146页 |
5.2.1 各年份AR-AC-13 橡胶沥青混合料关键筛孔通过率变异性研究 | 第139-143页 |
5.2.2 关键筛孔通过率对严寒区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研究 | 第143-144页 |
5.2.3 关键筛孔通过率对严寒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研究 | 第144-145页 |
5.2.4 关键筛孔通过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研究 | 第145-146页 |
5.3 油膜厚度对严寒区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| 第146-155页 |
5.3.1 基于不同算法的橡胶沥青油膜厚度对比分析 | 第146-152页 |
5.3.2 油膜厚度对橡胶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影响分析 | 第152-153页 |
5.3.3 油膜厚度对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分析 | 第153-155页 |
5.4 严寒区橡胶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条件及指标变化研究 | 第155-165页 |
5.4.1 同一级配下马歇尔试件成型条件对比及对体积指标的影响 | 第155-158页 |
5.4.2 不同级配下马歇尔试件成型过程对比及对体积指标的影响 | 第158-163页 |
5.4.3 严寒区AR-AC橡胶沥青与其它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对比分析 | 第163-16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65-167页 |
第六章 粗颗粒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| 第167-185页 |
6.1 试验路段依托工程简介 | 第167页 |
6.2 下承层准备及质量控制 | 第167-169页 |
6.2.1 材料要求 | 第167-168页 |
6.2.2 施工质量控制 | 第168-169页 |
6.3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研究 | 第169-171页 |
6.4 AR-AC-13 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| 第171-180页 |
6.4.1 AR-AC-13 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流程 | 第171页 |
6.4.2 AR-AC-13 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 | 第171-172页 |
6.4.3 AR-AC-13 橡胶沥青混合料拌和与运输 | 第172-174页 |
6.4.4 AR-AC-13 橡胶沥青混合料摊铺与碾压工艺 | 第174-176页 |
6.4.5 试验段施工检测 | 第176-179页 |
6.4.6 实体工程跟踪观测 | 第179-180页 |
6.5 AR-AC-13 粗颗粒橡胶沥青混合料效益分析 | 第180-183页 |
6.5.1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| 第181-182页 |
6.5.2 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| 第182-183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183-185页 |
结论 | 第185-1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8-197页 |
附录一 张承高速公路张家口至崇礼段路面病害治理工程简介 | 第197-201页 |
附录二 用户使用报告 | 第201-20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203-204页 |
致谢 | 第2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