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云烟品牌需求的烤烟新品种筛选及综合评价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重要性 | 第9页 |
1.1.1 品种的定义 | 第9页 |
1.1.2 优良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烟草新品种筛选研究概况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烤烟新品种筛选与评价研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烤烟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3 烤烟品种的综合评价方法 | 第12页 |
1.3 烤烟品种筛选的指标体系 | 第12-16页 |
1.3.1 农艺性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经济性状 | 第13-14页 |
1.3.3 抗病性 | 第14页 |
1.3.4 物理特性 | 第14-15页 |
1.3.5 内在化学成分 | 第15页 |
1.3.6 感官评吸质量 | 第15-16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7-1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30页 |
2.1 烤烟新品种品种比较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1.1 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2.1.2 试验地点和时间 | 第18页 |
2.1.3 试验处理与设计 | 第18页 |
2.1.4 试验土壤及种植管理 | 第18-19页 |
2.1.5 田间调查与方法 | 第19页 |
2.1.6 烟样采集与分析评价 | 第19-21页 |
2.1.7 数据分析 | 第21页 |
2.2 烤烟新品种筛选综合评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评价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2.2 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3 烤烟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.1 试验材料 | 第23页 |
2.3.2 试验地点和时间 | 第23-24页 |
2.3.3 试验处理与设计 | 第24页 |
2.3.4 试验土壤与种植管理 | 第24页 |
2.3.5 烟叶产量、产值分析 | 第24页 |
2.4 新品种产、质量验证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4.1 试验材料 | 第24页 |
2.4.2 试验地点和时间 | 第24-25页 |
2.4.3 试验处理设计 | 第25页 |
2.4.4 试验土壤及种植管理 | 第25页 |
2.4.5 田间调查与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4.6 烟样采集与分析评价 | 第26页 |
2.4.7 数据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5 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5.1 云烟100品种 | 第27-28页 |
2.5.2 云烟116品种 | 第28页 |
2.5.3 NC196品种 | 第28-29页 |
2.5.4 PVH1452 品种 | 第29-3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58页 |
3.1 烤烟新品种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 | 第30-36页 |
3.1.1 农艺性状 | 第30页 |
3.1.2 经济性状 | 第30-31页 |
3.1.3 抗病性 | 第31-33页 |
3.1.4 原烟外观质量评价 | 第33页 |
3.1.5 内在化学成分 | 第33-35页 |
3.1.6 原烟感官质量评价 | 第35页 |
3.1.7 小结 | 第35-36页 |
3.2 烤烟新品种筛选综合评价结果 | 第36-39页 |
3.2.1 农业评价 | 第36-38页 |
3.2.2.工业评价 | 第38-39页 |
3.2.3.综合评价 | 第39页 |
3.2.4 小结 | 第39页 |
3.3 烤烟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 | 第39-40页 |
3.4 新品种产、质量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| 第40-43页 |
3.4.1 农艺性状 | 第40页 |
3.4.2 经济性状 | 第40-41页 |
3.4.3 田间抗病性 | 第41页 |
3.4.4 原烟外观质量评价 | 第41-42页 |
3.4.5 内在化学成分 | 第42-43页 |
3.5 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 | 第43-58页 |
3.5.1 云烟100品种 | 第43-46页 |
3.5.2 云烟116品种 | 第46-51页 |
3.5.3 NC196品种 | 第51-54页 |
3.5.4 PVH1452品种 | 第54-58页 |
4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