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一、绪论 | 第8-14页 |
(一)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、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2、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2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三) 研究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1、文献资料法 | 第11-12页 |
2、社会调查法 | 第12页 |
3、历史分析法 | 第12页 |
(四) 研究内容、创新及不足 | 第12-14页 |
1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2、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二、社区居委会及社区治理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4-21页 |
(一) 社区和社区居委会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1、社区的含义 | 第14页 |
2、社区居委会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 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 | 第15-16页 |
1、行政型社区 | 第15页 |
2、混合型社区 | 第15-16页 |
3、自治型社区 | 第16页 |
(三) 居委会的发展 | 第16-18页 |
1、改革前:居委会的建立及曲折发展 | 第16-17页 |
2、改革后:居委会功能日趋明确 | 第17-18页 |
(四) 社区治理发展背景下居委会的应然角色 | 第18-21页 |
1、管理角色 | 第18-19页 |
2、服务角色 | 第19页 |
3、自治角色 | 第19-21页 |
三、东莞市恒泉社区居委会概况及角色偏差的主要表现 | 第21-26页 |
(一) 东莞市恒泉社区居委会概况 | 第21-22页 |
1、东莞市恒泉社区的基本情况 | 第21页 |
2、东莞市恒泉社区居委会的基本情况 | 第21-22页 |
(二) 恒泉社区居委会社区治理中角色偏差的表现 | 第22-26页 |
1、行政化倾向严重 | 第22-23页 |
2、自治角色迷失 | 第23-24页 |
3、服务角色缺位 | 第24-25页 |
4、居委会与社区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不顺 | 第25-26页 |
四、社区治理中居委会角色偏差的原因分析 | 第26-32页 |
(一) 法律法规对居委会的设立和运作的规定相对过时 | 第26-27页 |
1、法规条目具有落后性 | 第26页 |
2、法规条目缺乏可行性 | 第26-27页 |
(二) 社会各方对社区居委会的认知不清 | 第27-28页 |
1、政府部门对居委会的角色认识不清 | 第27页 |
2、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角色认识不清 | 第27页 |
3、居委会人员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 | 第27-28页 |
(三) 社区自治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撑 | 第28-29页 |
1、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 | 第28页 |
2、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 | 第28-29页 |
3、社区居委会自治的资源受限 | 第29页 |
(四) 社区居委会自身诉求不强,服务意识较差 | 第29-30页 |
1、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| 第29-30页 |
2、社区居委会组织自身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| 第30页 |
(五) 社区居民自治意愿不强,参与感弱 | 第30-32页 |
1、居民缺乏认同感 | 第30页 |
2、社区活动官味重 | 第30页 |
3、社区活动乏味 | 第30-31页 |
4、居民缺乏归属感 | 第31-32页 |
五、社区治理背景下居委会角色重塑的对策 | 第32-38页 |
(一) 完善法律制度,给予居委会更多保障 | 第32-33页 |
1、法律应明确政府的指导角色 | 第32页 |
2、法律应明确居委会职责范畴 | 第32-33页 |
3、法律应明确居委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| 第33页 |
(二) 建立行政与自治事务相分离的运行机制 | 第33-34页 |
1、完善行政与自治相分离的组织机构 | 第33页 |
2、建立行政与自治相分离的考核制度 | 第33-34页 |
(三) 完成社区自治系统授权 | 第34-35页 |
1、推行公推直选 | 第34页 |
2、完善民主选举法律和程序 | 第34页 |
3、完善议事决策和监督制度 | 第34-35页 |
(四) 引入社会力量,形成协同管理格局 | 第35-36页 |
1、为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| 第35页 |
2、为引入社会组织提供物质保障 | 第35-36页 |
(五) 引导居民参与,完善社区自治大环境 | 第36-38页 |
1、完善社区硬件设施 | 第36页 |
2、鼓励居民参与活动 | 第36-37页 |
3、社区活动应切合居民需求 | 第37-38页 |
六、结束语 | 第38-39页 |
注释 | 第39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