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一、引言 | 第9-19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(二)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| 1.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| 2.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(三)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| 1.小学高年级 | 第11页 |
| 2.品德与社会 | 第11-12页 |
| 3.品德与社会教学 | 第12页 |
| (四)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7页 |
| 1.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| 2.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| (五)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1.研究过程 | 第17页 |
| 2.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二、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| 第19-32页 |
| (一)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6页 |
| 1.任课教师及课时情况 | 第19-20页 |
| 2.对学习目标的了解情况 | 第20-21页 |
| 3.课堂教学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4.课堂教学组织情况 | 第22-23页 |
| 5.作业及考试情况 | 第23-24页 |
| 6.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讲课风格 | 第24-25页 |
| 7.学习收获及对教学的改进建议 | 第25-26页 |
| (二)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1.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整体感受 | 第26-27页 |
| 2.学生的学习状态 | 第27页 |
| 3.课程标准把握情况 | 第27页 |
| 4.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看法 | 第27页 |
| 5.教学方法运用情况 | 第27-28页 |
| 6.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| 第28页 |
| 7.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方式 | 第28页 |
| 8.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| 第28-29页 |
| (三)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1.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把握情况 | 第29页 |
| 2.与其他学科、生活的联系 | 第29-30页 |
| 3.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| 第30页 |
| 4.学生的学习状态 | 第30页 |
| 5.教学资源利用情况 | 第30-31页 |
| 6.课堂检测情况 | 第31-32页 |
| 三、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| 第32-36页 |
| (一)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| 1.教学目标把握不合理且课程价值缺失 | 第32页 |
| 2.角色定位错误且引导有偏差 | 第32页 |
| 3.教学内容泛化且脱离生活实际 | 第32-33页 |
| 4.教学方法单一且学科特点不突出 | 第33页 |
| 5.教学评价随意且评价效果不理想 | 第33页 |
| (二)导致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的原因 | 第33-36页 |
| 1.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| 第33-34页 |
| 2.教师方面的原因 | 第34-36页 |
| 四、提高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| 第36-40页 |
| (一)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 | 第36-37页 |
| 1.合理安排课程,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| 第36页 |
| 2.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,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| 第36页 |
| 3.开设专题讲座,提升教师、家长关注度 | 第36-37页 |
| (二)关于教师方面的对策建议 | 第37-40页 |
| 1.转变教学观念 | 第37页 |
| 2.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| 第37-38页 |
| 3.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| 第38页 |
| 4.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5.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| 附录 | 第42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