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丕瑶家庭教育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6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(一)学术意义 | 第8页 |
(二)现实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学术史回顾及创新点 | 第8-14页 |
(一)有关中国家庭教育的研究 | 第8-12页 |
(二)有关马丕瑶个人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三)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安阳马氏家族概述 | 第16-24页 |
一、马丕瑶家庭主要成员介绍 | 第17-21页 |
二、马丕瑶家庭教育背景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马丕瑶家庭与传统教育 | 第24-56页 |
一、重视知识教育 | 第24-33页 |
(一)营造学习环境 | 第24-29页 |
(二)把握教育时机 | 第29-33页 |
二、加强品行培养 | 第33-49页 |
(一)仁爱正义 | 第34-42页 |
(二)明智果断 | 第42-47页 |
(三)勤俭和睦 | 第47-49页 |
三、提升实践能力 | 第49-56页 |
(一)创建书院 | 第49页 |
(二)补刊图书 | 第49-50页 |
(三)慈善救民 | 第50-52页 |
(四)为官清廉 | 第52-56页 |
第三章 马丕瑶家庭与新式教育 | 第56-76页 |
一、马丕瑶的新式活动对家庭的影响 | 第56-63页 |
(一)开设新式书局 | 第56-58页 |
(二)推动农业商品化 | 第58-62页 |
(三)支持制造业改革 | 第62-63页 |
二、子女由科举仕途至实业的过渡 | 第63-76页 |
(一)倡办新式教育 | 第63-68页 |
(二)开办煤铁矿 | 第68-71页 |
(三)引进新式轻工业 | 第71-76页 |
第四章 马丕瑶家庭教育的特点 | 第76-82页 |
一、马丕瑶家庭教育的成功之处 | 第76-79页 |
(一)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 | 第76-77页 |
(二)经世致用思想的传递 | 第77页 |
(三)中西教育方式交融 | 第77-79页 |
二、马丕瑶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| 第79-82页 |
结语 | 第82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2页 |
附录 | 第92-95页 |
附录A 广西浔州藏书楼书籍目录简表 | 第92-93页 |
附录B 广西浔州藏书楼书籍目录简表 | 第93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