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教对国大党执政的影响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2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(一) 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(二) 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 | 第9-17页 |
(一) 国内学者的研究 | 第9-14页 |
(二) 国外学者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及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(一)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二) “印度教”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四、创新点与难点 | 第19-21页 |
(一) 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(二) 难点 | 第20-21页 |
第一章 印度教对国大党执政的影响 | 第21-42页 |
第一节 印度民族独立时期印度教对国大党的影响 | 第21-28页 |
一、印度教对国大党指导思想的影响 | 第21-25页 |
二、印度教对国大党实践活动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三、印度教影响国大党的阶段性特点 | 第28页 |
第二节 一党独大时期印度教对国大党的影响 | 第28-35页 |
一、印度教对国大党组织的影响 | 第28-31页 |
二、印度教对国大党政策的影响 | 第31-35页 |
三、印度教影响国大党的特点分析 | 第35页 |
第三节 国大党由盛转衰时期印度教对国大党的影响 | 第35-42页 |
一、印度教对国大党组织建设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二、印度教对国大党内外政策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三、印度教影响国大党的主要特征分析 | 第40-42页 |
第二章 印度教影响国大党的途径 | 第42-58页 |
第一节 宗教改革运动 | 第42-48页 |
一、“梵社”的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| 第42-44页 |
二、“圣社”的代表思想及改革活动 | 第44-45页 |
三、罗摩克里希那传教会的哲学思想 | 第45-46页 |
四、宗教改革运动对国大党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印度教与其他宗教间的教派冲突 | 第48-52页 |
一、印穆教派冲突的基本概况和原因分析 | 第48-50页 |
二、印锡教派冲突的概况及原因分析 | 第50-51页 |
三、教派冲突对国大党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组织 | 第52-58页 |
一、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| 第52-54页 |
二、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组织的建立和崛起 | 第54-56页 |
三、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对国大党政治地位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第三章 印度教影响国大党的原因分析 | 第58-69页 |
第一节 印度教在印度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| 第58-61页 |
一、政治文化的含义 | 第58-59页 |
二、印度政治文化的内容 | 第59-60页 |
三、印度教在印度政治文化中的地位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国大党获取广泛政党认同的利益诉求 | 第61-65页 |
一、印度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 | 第62-63页 |
二、国大党维持政党认同和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| 第63-65页 |
第三节 印度教政治化的国际因素分析 | 第65-69页 |
一、宗教原教旨主义的日益壮大 | 第65-66页 |
二、南亚地区宗教政治化的复兴 | 第66-69页 |
结语 | 第69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