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 现实意义 | 第9页 |
(二) 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—章 伊斯兰革命至冷战结束时的伊朗与叙利亚关系(1979-1991) | 第16-32页 |
第一节 伊斯兰革命与伊-叙关系的发展 | 第16-20页 |
一、伊斯兰革命前的伊-叙关系回顾 | 第17-18页 |
二、伊斯兰革命爆发与伊-叙关系的发展 | 第18-20页 |
第二节 患难之交:两伊战争期间的伊-叙关系 | 第20-29页 |
一、两伊战争促进伊叙联盟 | 第21-25页 |
二、叙利亚阿拉维派与什叶派的关系 | 第25-27页 |
三、伊叙联盟的战略支点:黎巴嫩真主党 | 第27-29页 |
第三节 伊-叙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| 第29-32页 |
一、伊叙两国对美苏两大国共同的战略考量 | 第29-30页 |
二、伊叙共同对付萨达姆及平衡地区力量的战略 | 第30页 |
三、伊叙两国共同的意识形态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海湾——伊拉克战争期间的伊朗与叙利亚关系(1990-2003) | 第32-41页 |
第一节 地区局势变化影响伊-叙关系 | 第32-36页 |
一、伊-叙调整地区角色 | 第32-33页 |
二、海湾战争中伊叙共同谴责伊拉克 | 第33-34页 |
三、伊-叙在地区事务中的分歧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伊-叙关系联盟的重启 | 第36-38页 |
一、土以军事联盟促使伊叙联盟重启 | 第36-37页 |
二、哈塔米时期的伊-叙关系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伊-叙关系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8-41页 |
一、两国关系受到地区力量平衡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二、两国关系扮演区域力量的协调者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与叙利亚关系(2003-2011) | 第41-53页 |
第一节 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一、无意插柳柳成荫:伊拉克战争与中东什叶派力量的坐大 | 第41-42页 |
二、伊拉克的新政权与伊朗和叙利亚关系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伊叙联盟关系的新发展 | 第43-47页 |
一、内贾德时期的伊-叙关系——反美反以联合阵线的建立 | 第43-45页 |
二、伊朗核问题与伊-叙关系 | 第45-46页 |
三、伊朗和叙利亚对真主党和哈马斯的支持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中东地区“什叶派新月地带”的形成 | 第47-53页 |
一、中东地区的什叶派分布状况及发展趋势 | 第48-51页 |
二、伊朗与叙利亚:“什叶派新月地带”中的两极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叙利亚内战至今的伊-叙关系(2011-今) | 第53-65页 |
第一节 “阿拉伯之春”——叙利亚内战对伊叙两国的影响 | 第53-61页 |
一、“阿拉伯之春”对中东地区格局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二、叙利亚内战中的大国博弈 | 第55-57页 |
三、叙利亚内战中伊朗对叙利亚的支持与援助 | 第57-60页 |
四、什叶派新月的作用:叙利亚危机中黎巴嫩与伊拉克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伊叙共同打击“伊斯兰国” | 第61-63页 |
一、“伊斯兰国”的兴起对中东地缘政治的影响 | 第61页 |
二、“什叶派轴心”VS“伊斯兰国” | 第61-63页 |
第三节 伊叙关系及什叶派力量在中东的发展预测 | 第63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