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民事审执关系的基础性问题 | 第11-24页 |
第一节 民事审判权与执行权比较 | 第11-19页 |
一、民事审判权的基本性质 | 第11页 |
二、民事执行权的基本性质 | 第11-17页 |
三、民事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关系定位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我国民事审执关系的历史发展 | 第19-24页 |
一、从“审执合一”到“审执相对分离”的转变 | 第19-20页 |
二、“审执分离”关系确立 | 第20-21页 |
三、当前执行机构的问题归纳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民事审执分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24-39页 |
第一节 审执分离的必要性 | 第24-32页 |
一、改变“执行难”和“执行乱”等司法现状的需求 | 第24-27页 |
二、民事执行权的构造决定审执分离的执行机构模式 | 第27-32页 |
第二节 审执分离的可行性 | 第32-39页 |
一、值得借鉴的两种审执关系模式 | 第32-35页 |
二、审判与执行内容的不同性质奠定了审执分离的理论基础 | 第35-39页 |
第三章 完善我国民事审执关系的建议 | 第39-51页 |
第一节 “审执分离”是法院系统内的分离 | 第39-42页 |
一、“审执分离”执行机构改革模式的两种观点 | 第39-41页 |
二、法院系统内的分离模式更符合我国国情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审执分离的改革核心——我国民事执行机构的重新设置 | 第42-47页 |
一、明确民事执行权与审判权的界限,确保民事执行机构的独立性 | 第42-43页 |
二、完整配置民事执行权,确保民事执行机构的独立性 | 第43-44页 |
三、设置民事执行权的水平配置,统一民事执行机构的内部设置 | 第44-46页 |
四、规范民事执行权的垂直配置,合理安排民事执行机构的层级关系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民事执行机构的人员配置改革 | 第47-51页 |
一、设置执行法官行使执行裁判权 | 第48页 |
二、设置执行官行使实施权 | 第48-49页 |
三、明确执行法官与执行官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四、妥善处理在岗执行人员的分流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