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页 |
一、行政程序轻微违法入法概说 | 第8-17页 |
(一) 1990年《行政诉讼法》:“违反法定程序”可撤销 | 第8-14页 |
1. “违反法定程序”可撤销:行政程序观念确立 | 第8-10页 |
2. 对“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一律撤销”命题的争论 | 第10-14页 |
(二) 2015年《行政诉讼法》:“程序轻微违法”入法 | 第14-17页 |
1. “程序轻微违法”入法过程回顾——结合二次审议稿 | 第14-15页 |
2. 行政程序轻微违法入法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3. “程序轻微违法”可不予撤销蕴含的法律理念 | 第16-17页 |
二、行政程序轻微违法的边界 | 第17-29页 |
(一) 行政程序轻微违法的特点 | 第18页 |
(二) 行政程序轻微违法与行政程序瑕疵 | 第18-24页 |
1. 司法实践中的“程序瑕疵”:“撤销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”原则的例外 | 第19-23页 |
2. “程序瑕疵”与“程序轻微违法”的区分 | 第23-24页 |
(三) 行政程序轻微违法与行政程序的补正 | 第24-28页 |
1. 行政行为的补正 | 第24-26页 |
2. 程序轻微违法与可补正的行政程序的区分 | 第26-28页 |
(四) 行政程序轻微违法与违反法定程序:并非非此即彼 | 第28-29页 |
(五) 小结 | 第29页 |
三、行政程序轻微违法的认定标准 | 第29-40页 |
(一) 司法实践中行政程序轻微违法的表现形式 | 第29-34页 |
1. 法院认定“程序轻微违法”的情形 | 第29-33页 |
2. 现行规定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(二) “轻微违法”要件的判断标准 | 第34-38页 |
(三) “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”要件的把握 | 第38-40页 |
(四) 小结 | 第40页 |
四、行政程序轻微违法司法适用的类型化 | 第40-44页 |
(一) 程序轻微违法的适用:授益性和侵益性行政行为的区分 | 第41-42页 |
(二) 程序轻微违法的适用:被诉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原告权利的区分 | 第42-44页 |
五、行政程序轻敏违法的法律后果 | 第44-48页 |
(一) 治愈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44-46页 |
(二) 完善我国对程序轻微违法的判决方式 | 第46页 |
(三) 加强裁判文书中对“程序轻微违法”的说理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