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茄果类论文--茄子论文

控制茄子果型相关性状关键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缩略词表第13-14页
克隆基因列表第14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9页
    1.1 果实的种类及生长发育概述第15-17页
    1.2 控制果实形状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控制果实长度的基因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控制果实宽度的基因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控制果实性状的YABBY基因家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控制果实性状的其他基因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调控果实性状基因间的协调关系第29-30页
    1.3 研究果实形状的相关技术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获得植物突变体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茄子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第34-36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、技术路线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项目的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8-39页
第二章 番茄YABBY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第39-59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番茄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普通PCR扩增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其他常规实验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不同物种中YABBY家族成员的扫描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番茄YABBY家族成员的克隆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YABBY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进化树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0 大小果型番茄表达对比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1 测序Heinz番茄RNA-seq分析第46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4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YABBY家族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分布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番茄9个番茄YABBY基因序列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比较分析基因序列、基因结构及YABBY结构域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YABBY家族基因的进化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YABBY基因表达与果型的关系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测序Heinz番茄RNA-seq表达差异第55-57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不同物种YABBY家族基因数目的差异性分析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番茄9个YABBY家族基因的序列和结构域是保守的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YABBY基因的序列和功能在模式植物间进化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YABBY基因的表达与番茄果型性状控制的关系第58-59页
第三章 茄子YABBY家族的克隆和功能分析第59-91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59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制备与冻融转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常规试验方法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同源克隆茄子YABBY基因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茄子不同果型及种间YABBY家族成员的序列比较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YABBY家族基因结构的比较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9 YABBY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分析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0 YABBY家族进化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1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第66-68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68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克隆获得茄子5个YABBY基因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果型(种内)及远缘种(种间)序列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茄子YABBY家族的基因结构比较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YABBY家族一致的亚细胞定位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YABBY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YABBY家族5个分支的进化模式第79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YABBY家族成员病毒诱导基因沉默后的果型变化第84-88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茄子YABBY家族成员进化复杂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茄子YABBY家族成员SNPs和InDels存在种间差异性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茄子YABBY家族成员与番茄序列的结构差异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较为一致的亚细胞定位推测YABBY家族作为转录因子的可能性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茄子YABBY家族基因的进化模式保守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YAB2和CRC基因是控制茄子果型的重要的YABBY家族成员第90-91页
第四章 控制茄子果实长度SMOVATE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91-115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91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常规实验方法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PCR扩增酶的选择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电子克隆Ovate基因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RACE克隆SmOvate基因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基因序列和结构比较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Ovate基因表达分析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8 热不平衡PCR扩增启动子区域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9 载体的构建和亚细胞定位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0 酵母双杂交进行SmOvate蛋白和同源克隆的SmKnox蛋白互作分析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1 Ovate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97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电子克隆SmOvate基因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RACE克隆SmOvate基因cDNA全长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基因序列、结构比较分析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SmOvate基因表达量与茄子果型指数呈现负相关性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SmOvate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分析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SmOvate蛋白在本氏烟草的细胞核定位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SmOvate和SmKnox蛋白互作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SmOvate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目在物种进化中的分异第108-112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茄子种间、种内SmOvate基因序列和结构水平的变化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SmOvate基因的表达负调控茄子不同果型品种的果实长度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圆形和长形茄子品种间SmOvate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无差异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SmOvate蛋白与SmKnox蛋白互作调控赤霉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SmOvate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决定了茄子果实的长度形状第114-115页
第五章 控制茄子果实心室数SMWOX13基因的克隆、亚细胞定位及序列分析第115-124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植物材料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常规实验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SmWOX13基因的克隆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基因的结构和蛋白 3D结构第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载体构建及亚细胞定位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相关基因调控网络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第117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117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SmWOX13的基因分离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SmWOX13基因结构和蛋白 3D结构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SmWOX13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SmWOX13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SmWOX13基因分子发育树的构建第121-122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122-124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4-127页
    6.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4-125页
    6.2 主要创新点第125-126页
    6.3 研究工作展望第126-127页
参考文献第127-138页
附录第138-16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(将)发表论文和专利申请第169-170页
致谢第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养阴清燥散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其调节Th17/Treg免疫失衡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