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电磁学、电动力学论文--电磁学论文--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

FDTD方法在新型人工平面电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结构第15-16页
第2章 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第16-23页
    2.1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(FDTD)简介第16-17页
    2.2 CPML吸收边界条件第17-18页
    2.3 入射波的引入第18-19页
    2.4 周期边界条件第19-2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3章 FSS对入射OAM电磁波的滤波特性研究第23-33页
    3.1 频率选择表面(FSS)简介第23-24页
    3.2 频率选择表面透射系数计算第24-26页
    3.3 FSS对OAM电磁波滤波实例第26-3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4章 OAM多模反射阵天线设计第33-48页
    4.1 可调谐反射阵天线单元结构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引言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单元结构建模第34-37页
    4.2 反射阵天线仿真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近场到远场的变换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反射表面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4.3 远场相位和幅值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远场算法验证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远场的相位和幅值分布第43-44页
    4.4 FDTD算法效率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5章 双极化可调谐OAM反射阵天线设计第48-59页
    5.1 等效电路建模方法及建模分析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等效电路建模方法简介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双极化单元结构及等效电路建模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5.2 反射相位双极化特征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5.3 远场相位分布特征第54-57页
    5.4 不同OAM模式纯度及天线效率计算第57-5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5页
作者简历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修补粘结性能研究
下一篇:电场与硫酸盐共存环境中水泥基材料的劣化及其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