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材料论文--非金属材料论文--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

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修补粘结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7页
1 绪论第12-34页
    1.1 水泥混凝土的破坏与修复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水泥混凝土的破坏及修补加固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修补材料的重要性第13-15页
    1.2 磷酸镁水泥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5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磷酸镁水泥的发展历程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磷酸镁水泥的研究现状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磷酸镁水泥用作修补的优势第21-22页
    1.3 磷酸镁水泥的粘结性能研究现状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磷酸镁水泥的体积稳定性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磷酸镁水泥与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磷酸镁水泥-混凝土界面粘结的耐久性第26-29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工作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基体约束与磷酸镁水泥粘结性能的关系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环境对磷酸镁水泥粘结性能发展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磷酸镁水泥-混凝土界面粘结机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研究内容第31-34页
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34-44页
    2.1 主要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磷酸镁水泥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对比用水泥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集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添加剂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水第37页
    2.2 主要试验设备第37-38页
    2.3 试验方法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新拌浆体与试件的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工作性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力学性能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体积变形测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水化温度监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粘结界面观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微观分析方法第42-44页
3 自由状态下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粘结性能第44-64页
    3.1 试件制备与养护第44-46页
    3.2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特性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凝结时间和流动性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抗压强度第49-52页
    3.3 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抗折粘结性能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抗折粘结强度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界面破坏特征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与其他修补材料对比第56-58页
    3.4 磷酸镁水泥的压剪粘结性能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压剪粘结强度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界面破坏特征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抗折、斜剪粘结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第61-6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节第63-64页
4 基体约束状态下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粘结性能第64-94页
    4.1 试件制备与养护第64-67页
    4.2 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体积稳定性第67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磷酸镁水泥净浆的体积变形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磷酸镁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体积变形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与其他修补材料对比第74-75页
    4.3 基体约束下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拉剪粘结性能第7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界面裂缝及渗水性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拉剪粘结强度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对比其他修补材料第83-86页
    4.4 基体约束下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拉拔粘结性能第86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凝结硬化过程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界面裂缝发展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拉拔粘结强度第90-9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91-94页
5 环境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第94-120页
    5.1 环境温度的影响第94-96页
    5.2 侵蚀介质的影响第9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淡水溶蚀第97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离子侵蚀第103-109页
    5.3 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的影响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干湿循环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冻融循环第110-114页
    5.4 基体界面状态的影响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界面粗糙度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界面湿润状态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界面材质第116-11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18-120页
6 磷酸镁水泥的粘结机制及其粘结性能改善方法探讨第120-142页
    6.1 磷酸镁水泥-混凝土界面粘结机制分析第120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MPC材料粘结界面的宏观和细观角度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MPC材料粘结界面的微观角度分析第122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MPC材料粘结界面区作用力分析第127-130页
    6.2 复合磷酸盐改性研究第130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凝结硬化特性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界面孔洞形貌及裂缝发展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体积收缩性能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抗压强度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粘结强度第135-137页
    6.3 矿物掺合料改性第137-1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矿物掺和料对MPC材料流动性的影响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矿物掺和料对MPC材料粘结强度的影响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矿物掺和料对MPC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第139-14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41-142页
7 结论和展望第142-144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42-143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43-144页
致谢第144-146页
参考文献第146-156页
附录第156-157页
    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56页
    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56-157页
    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负责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与肠道益生菌共培养研究
下一篇:FDTD方法在新型人工平面电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