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雪抑冰复合填料的制备及其路用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抑制路面凝冰技术 | 第11-13页 |
1.2.2 复合填料的研发情况 | 第13-14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路线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融雪抑冰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原理 | 第17-23页 |
2.1 复合填料的掺配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1.1 融雪抑冰沥青混合料的组成 | 第17页 |
2.1.2 复合填料的掺配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2 融雪抑冰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抑冰机理 | 第19-22页 |
2.2.1 融雪抑冰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2.2 相关概念 | 第20页 |
2.2.3 融雪抑冰机理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融雪抑冰复合填料的制备 | 第23-44页 |
3.1 原材料的筛选 | 第23-27页 |
3.1.1 可溶盐的筛选 | 第24页 |
3.1.2 载体的筛选 | 第24-26页 |
3.1.3 表面疏水活性剂的选择 | 第26-27页 |
3.2 制备的方法 | 第27-29页 |
3.2.1 干法制备 | 第27页 |
3.2.2 湿法制备 | 第27页 |
3.2.3 制备方法的选择 | 第27-29页 |
3.3 无机盐复合填料的制备 | 第29-35页 |
3.3.1 无机盐 A 和载体 A 的复合填料 | 第30-32页 |
3.3.2 无机盐 A 和载体 B 的复合填料 | 第32-33页 |
3.3.3 无机盐 A 和载体 C 的复合填料 | 第33-34页 |
3.3.4 总结 | 第34-35页 |
3.4 疏水表面活性剂的剂量 | 第35-40页 |
3.4.1 初选稳定剂及其比例 | 第35-38页 |
3.4.2 稳定剂 A 含量的确定 | 第38-40页 |
3.5 有机盐复合填料的制备 | 第40-42页 |
3.5.1 有机盐 C 和载体 A 的复合填料 | 第41-42页 |
3.5.2 疏水表面活性剂的剂量选择 | 第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掺加复合填料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| 第44-59页 |
4.1 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| 第44-46页 |
4.1.1 原材料技术性质 | 第44-46页 |
4.1.2 矿料级配的选择 | 第46页 |
4.1.3 马歇尔实验结果 | 第46页 |
4.2 填料置换法研究 | 第46-50页 |
4.2.1 复合填料等质量置换 | 第47页 |
4.2.2 复合填料等体积置换 | 第47-49页 |
4.2.3 复合填料置换修正结果 | 第49页 |
4.2.4 体积指标 | 第49-50页 |
4.3 复合填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| 第50-57页 |
4.3.1 水稳定性 | 第50-53页 |
4.3.2 低温抗裂性 | 第53-54页 |
4.3.3 高温稳定性 | 第54-56页 |
4.3.4 集料分散性 | 第56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盐分可释性的影响及融雪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| 第59-73页 |
5.1 盐分析出路面结构变化概述 | 第59-60页 |
5.2 盐分可释性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| 第60-65页 |
5.2.1 抗水损害 | 第60-62页 |
5.2.2 高温抗车辙 | 第62-63页 |
5.2.3 低温抗开裂 | 第63-65页 |
5.3 融雪抑冰效果评价方法 | 第65-71页 |
5.3.1 室外试验 | 第65-68页 |
5.3.2 室内试验 | 第68-71页 |
5.3.3 试验方法评价 | 第7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| 第73-75页 |
主要结论 | 第73-74页 |
进一步研究设想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