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公路长隧道车辆运行速度分析与安全措施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现状 | 第9页 |
1.1.2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2.1 运行速度研究必要性 | 第10-11页 |
1.2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7-29页 |
2.1 驾驶员因素 | 第17-21页 |
2.1.1 视觉特性 | 第17-19页 |
2.1.2 反应特性 | 第19-20页 |
2.1.3 心理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2 车辆因素 | 第21页 |
2.2.1 制动性 | 第21页 |
2.2.2 操作稳定性 | 第21页 |
2.3 道路因素 | 第21-23页 |
2.3.1 平面线形 | 第21-22页 |
2.3.2 纵面线形 | 第22-23页 |
2.3.3 路面材料 | 第23页 |
2.4 隧道环境因素 | 第23-24页 |
2.4.1 隧道进出口明暗差异 | 第23页 |
2.4.2 隧道光照强度 | 第23-24页 |
2.4.3 隧道空气质量 | 第24页 |
2.4.4 隧道噪音 | 第24页 |
2.4.5 交通环境 | 第24页 |
2.5 车速与安全关系 | 第24-29页 |
2.5.1 车速与事故关系 | 第24-25页 |
2.5.2 车速离散性与事故关系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车辆运行速度数据采集与处理 | 第29-36页 |
3.1 实验目的和原理 | 第29页 |
3.1.1 实验目的 | 第29页 |
3.1.2 实验原理 | 第29页 |
3.2 实验方案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2.1 实验路段选取 | 第29页 |
3.2.2 实验仪器及车辆 | 第29-30页 |
3.2.3 实验时间及天气 | 第30页 |
3.3 车速数据采集 | 第30-33页 |
3.3.1 隧道出、入口段车速数据采集 | 第30-31页 |
3.3.2 隧道行车段车速数据采集 | 第31-33页 |
3.4 数据分析基础 | 第33-36页 |
3.4.1 车型划分 | 第33页 |
3.4.2 数据处理 | 第33-34页 |
3.4.3 车速特征参数 | 第34-35页 |
3.4.4 车速分析方法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高速公路长隧道运行速度分析 | 第36-48页 |
4.1 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1.1 交通量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1.2 交通组成分析 | 第37页 |
4.2 车辆运行速度分析 | 第37-48页 |
4.2.1 地点车速分析 | 第37-42页 |
4.2.2 车速空间特性分析 | 第42-48页 |
第五章 高速公路长隧道安全措施 | 第48-63页 |
5.1 速度控制措施介绍 | 第48-56页 |
5.1.1 限速标志 | 第48-53页 |
5.1.2 减速标线 | 第53-55页 |
5.1.3 彩色防滑路面 | 第55-56页 |
5.1.4 强制限速措施 | 第56页 |
5.2 隧道入口段速度控制措施 | 第56-61页 |
5.3 隧道出口段速度控制措施 | 第61-62页 |
5.4 隧道行车段速度控制措施 | 第62-63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