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0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2.1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相关概念 | 第12-13页 |
2.1.1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贷款内涵及特点 | 第12页 |
2.1.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定义及要素 | 第12-13页 |
2.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基础理论 | 第13-15页 |
2.2.1 生命周期假说 | 第13-14页 |
2.2.2 资产转移理论 | 第14-15页 |
3 国外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及经验借鉴 | 第15-20页 |
3.1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 | 第15-16页 |
3.2 英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 | 第16-17页 |
3.3 日本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 | 第17-18页 |
3.4 国外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成功经验 | 第18-20页 |
3.4.1 政府介入与支持 | 第18页 |
3.4.2 产品多样化 | 第18-19页 |
3.4.3 相关机构成熟完善 | 第19-20页 |
4 北京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背景与现状分析 | 第20-32页 |
4.1 北京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背景 | 第20-26页 |
4.1.1 北京市养老压力巨大 | 第20-23页 |
4.1.2 北京市基础条件充分 | 第23-26页 |
4.2 北京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运行现状 | 第26-32页 |
4.2.1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贷款 | 第26-28页 |
4.2.2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| 第28-30页 |
4.2.3 北京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对比 | 第30-32页 |
5 北京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运行效果与问题分析 | 第32-37页 |
5.1 北京市住房反向抵押养老金模式运行效果 | 第32-33页 |
5.2 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33-37页 |
5.2.1 现行房屋产权与土地制度矛盾 | 第33页 |
5.2.2 房地产市场波动强,房价走势不明 | 第33-34页 |
5.2.3 缺乏政府监管及法律保障 | 第34页 |
5.2.4 相关机构发展不成熟 | 第34-35页 |
5.2.5 经营主体面临诸多风险 | 第35页 |
5.2.6 产品单一,多样化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| 第35-36页 |
5.2.7 养老观念转变困难 | 第36-37页 |
6 对策建议 | 第37-41页 |
6.1 明确土地政策,解决产权与土地制度矛盾 | 第37页 |
6.2 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,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 | 第37-38页 |
6.3 加强政府监管,完善法律保障 | 第38-39页 |
6.4 鼓励相关机构发展与协作 | 第39页 |
6.5 加强经营主体风险管控 | 第39页 |
6.6 加强产品优化创新,满足不同养老需求 | 第39-40页 |
6.7 加大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宣传,引导养老观念转变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