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学生构造图形能力的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.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| 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| 1.2.1 国内关于构造图形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国外关于构造图形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1.3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| 1.3.1 研究的意义 | 第14页 |
| 1.3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| 1.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2. 中学生构造图形现状调查与分析 | 第16-23页 |
| 2.1 研究问题 | 第16页 |
| 2.2 研究对象 | 第16-17页 |
| 2.2.1 学生 | 第16-17页 |
| 2.2.2 教师 | 第17页 |
| 2.3 测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| 第17-18页 |
| 2.3.1 测试卷的编制 | 第17-18页 |
| 2.3.2 测试卷的实施 | 第18页 |
| 2.4 访谈 | 第18-19页 |
| 2.4.1 访谈的目的 | 第18页 |
| 2.4.2 访谈的对象和实施 | 第18-19页 |
| 2.5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2.5.1 问卷结果及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2.5.2 学生访谈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2.5.3 教师访谈分析 | 第21-23页 |
| 3. 提升构造图形能力的原则和策略 | 第23-29页 |
| 3.1 构造图形解代数题的原则 | 第23-27页 |
| 3.1.1 熟悉化原则 | 第23-24页 |
| 3.1.2 和谐化原则 | 第24-25页 |
| 3.1.3 直观性原则 | 第25-26页 |
| 3.1.4 等价性原则 | 第26页 |
| 3.1.5 简单化原则 | 第26-27页 |
| 3.2 构造图形解代数题的策略 | 第27-29页 |
| 4. 提升中学生构造图形能力的方法研究 | 第29-71页 |
| 4.1 关于平面图形的构造能力 | 第29-58页 |
| 4.1.1 关于点的构造 | 第30-32页 |
| 4.1.2 关于线段的构造 | 第32-36页 |
| 4.1.3 关于三角形的构造 | 第36-47页 |
| 4.1.4 关于多边形的构造 | 第47-54页 |
| 4.1.5 关于圆的构造 | 第54-58页 |
| 4.2 关于简单立体图形的构造能力 | 第58-60页 |
| 4.2.1 关于长方体的构造 | 第58-60页 |
| 4.2.2 关于四面体的构造 | 第60页 |
| 4.3 关于数轴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造能力 | 第60-67页 |
| 4.3.1 关于数轴的构造 | 第60-64页 |
| 4.3.2 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造 | 第64-67页 |
| 4.4 关于一题多构 | 第67-71页 |
| 5. 构造图形的教学案例 | 第71-78页 |
| 5.1 构造线段的教学案例设计 | 第71-74页 |
| 5.2 构造三角形的教学案例设计 | 第74-78页 |
| 6. 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| 6.1 提升中学生构造图形能力的建议 | 第78-79页 |
| 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9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| 附录 | 第82-91页 |
| 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