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械手论文

基于七自由度机械臂遥操作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遥操作控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空间遥操作机械臂控制技术概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空间遥操作技术研究进展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8-21页
第二章 空间遥操作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第21-3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1-22页
    2.2 系统原理及构建第22页
    2.3 七自由度机械臂建模与运动学分析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空间机械臂的结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数学模型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正向运动学分析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机械臂正向运动学仿真第27-28页
    2.4 机械臂的控制软件平台ROS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ROS系统组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ROS交互控制系统设计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ROS下机械臂控制模块设计第31-32页
    2.5 空间机械臂运动解算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机械臂逆向运动学解算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基于ROS的机械臂逆解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基于ROS下的机械臂运动学软件控制的实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机械臂逆向运动学仿真第36-37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三章 机械臂安全作业的多模态控制第39-5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3.2 作业区域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区域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障碍物建模分析第40页
    3.3 基于VR的遥操作机械臂控制方法的实现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VR的遥操作控制模式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虚拟预测环境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仿真实验第42-43页
    3.4 机械臂自主式控制方法的实现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机械臂自主控制模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机械臂自主避障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仿真实验第48-49页
    3.5 基于遥操作技术的局部自主式控制方法的实现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机械臂局部自主控制模式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基于测距传感器的障碍物距离检测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仿真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 3.6 力辅助式遥操作控制方法的实现第52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力传感器硬件设计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力辅助式的遥操作控制系统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力辅助作业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仿真实验第57-58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四章 遥操作实验研究第59-75页
    4.1 遥操作实验系统简介第59-61页
    4.2 不同时延下的位置跟踪精度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设置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1-66页
    4.3 不同时延下的力反馈误差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验设置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验作业环境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4 机械臂自主模式下遥操作实验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实验设置和作业环境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验结果分析第69页
    4.5 基于遥操作技术的局部自主模式下遥操作实验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实验设置和作业环境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实验结果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4.6 力辅助模式下遥操作实验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不同范围的作业交互力实验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实验作业环境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实验结果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5-77页
    5.1 主要工作总结第75-76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76-77页
致谢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3页
作者在学期间的成果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传感器对水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检测研究
下一篇:面向产业联盟的云制造服务平台框架研究及其应用